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殷夫人对哪吒的爱,为什么会那么无私,不在意他是一个魔童?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殷夫人对哪吒的爱,为什么会那么无私,不在意他是一个魔童?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殷夫人对哪吒的爱令人印象深刻。她不仅接纳了哪吒的"魔童"身份,更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无私的爱源于多个方面。
母爱的本能
母爱是人类的本能反应,母亲对孩子的保护与关爱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殷夫人对哪吒的爱源于这种本能,无论哪吒表现如何,她始终给予无条件的爱与支持。因为是她怀的哪吒,是在她的肚子里面成长起来的,怀胎那么久,母爱自然而然流露出来。
无条件的接纳
殷夫人对哪吒的爱是无条件的,即使哪吒被视为“魔童”,她依然接纳他。这种接纳满足了哪吒对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需求,有助于他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她知道,如果自己作为哪吒的娘,都不保护他,都不接纳他,那么就没有人在乎他了。也更没有人从心底里面去接纳他了。
自我牺牲精神
殷夫人愿意为哪吒付出一切,甚至牺牲自己,体现了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这种牺牲源于她对哪吒的深厚情感,也反映了母亲在亲子关系中的无私奉献。尤其当哪吒的穿心咒被针刺的那么难受,那么痛苦,殷夫人毫无顾忌的奔赴哪吒,给予哪吒深深地拥抱。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护哪吒周全。
情感支持与引导
殷夫人不仅在物质上支持哪吒,还在情感上给予他理解和引导。她的爱帮助哪吒在困境中找到方向,体现了母亲在情感支持中的重要作用。陪哪吒踢毽子,哪怕自己受伤了,依然说没事。就是希望能够给予哪吒情感上地支持与引导。
社会文化的影响
殷夫人的爱也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母亲常被赋予无私奉献的形象,殷夫人的行为符合这一文化期待,反映了社会对母爱的理想化。如果自己觉得哪吒是魔童,就不认这个孩子,那从传统文化角度来说,是说不过去的。无论孩子是怎么样,自己是孩子的娘,那么就应该有娘的责任和担当。我们从小听到一首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
基于以上五点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殷夫人这无私的母爱是发自内心的,是一位母亲的真切心理活动。这就是我们在看影片的时候,只要殷夫人出场,都是对哪吒的那种关心、爱护、体贴、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