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教学设计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教学设计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renrendoc.com/paper/392103854.html

课程背景与目标

酵母菌细胞呼吸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有助于深入理解生物学中的细胞呼吸原理。实验操作简便易行,酵母菌细胞呼吸实验材料简单,操作方便,易于课堂演示和学生自主操作。通过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设定

  • 理解细胞呼吸原理,掌握酵母菌细胞呼吸实验的操作方法。
  • 重点分析实验结果,判断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细胞呼吸方式,并得出科学结论。
  • 引导学生理解细胞呼吸与日常生活和环境保护的联系。

酵母菌细胞呼吸概述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能发酵糖类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酵母菌种类繁多,如酿酒酵母、面包酵母等。通常为圆形、椭圆形或腊肠形,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等结构。

细胞呼吸定义及过程

  • 糖酵解: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产生少量ATP和NADH。
  • 柠檬酸循环: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经过一系列反应产生大量ATP、NADH和FADH2。
  • 氧化磷酸化:NADH和FADH2通过电子传递链传递,最终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并合成ATP。

无氧呼吸过程

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将糖类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出少量能量。糖酵解与有氧呼吸相同,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产生少量ATP和NADH。酒精发酵丙酮酸在无氧条件下被还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

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是兼性厌氧菌。酵母菌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主要用于维持细胞生命活动和合成ATP,供细胞各项生命活动所需。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通过发酵作用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此过程不依赖于氧气。酵母菌细胞呼吸受到温度、pH值、氧气浓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影响酵母菌的代谢和生长。

实验设计与操作要点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够进行呼吸作用,但产物不同。通过检测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产物,可以推断其呼吸方式。

实验原理

观察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呼吸产物,掌握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加深对细胞呼吸作用的理解。

实验器材

试管、酵母菌悬液、葡萄糖溶液、石灰水、溴百里酚蓝溶液、水槽、试管架、滴管等。

实验步骤

  • 对照组实验步骤:设置一组不加酵母菌悬液的试管,作为空白对照,以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有氧呼吸实验步骤:将酵母菌悬液和葡萄糖溶液混合后,放入试管中,加入溴百里酚蓝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 无氧呼吸实验步骤:将酵母菌悬液和葡萄糖溶液混合后,放入试管中,加入石灰水,振荡混匀,观察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

注意事项

  • 葡萄糖溶液需现配现用,避免长时间放置导致浓度变化;
  • 溴百里酚蓝溶液需避光保存,避免光照导致颜色变化。
  • 试管口不能朝向人,以避免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对人体造成伤害;
  • 加热试管时需用试管夹固定,避免试管炸裂。

数据记录与结果分析

采用整齐、清晰的排版,确保数据可读性和易于对比。表格格式实时、准确、详细记录实验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数据记录包括不同呼吸底物、氧气浓度、二氧化碳产生量、ATP产生量等指标。

结果分析方法

  • 因果分析法: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探讨酵母菌呼吸的调控机制。
  • 统计分析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指标,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不同呼吸底物、氧气浓度等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分析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及特点。

课堂互动环节设置

提问策略

  • 针对性提问:针对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提问,如“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分别产生什么产物?”等。
  • 层次性提问: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从酵母菌的基本特性到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等。
  • 启发性提问: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如“如何设计实验验证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等。

小组讨论

  • 教师指导与参与: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交流观点。
  • 小组讨论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具体讨论任务,如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呼吸产物等。

学生展示

  • 展示内容要求:各组展示探究过程、实验数据、结论以及遇到的问题等,以便其他同学了解和评价。
  • 评价与反馈:教师和其他学生对展示内容进行评价和提问,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和进步。
  • 展示方式: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如图表、幻灯片、实物等,以直观展示小组探究成果。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 了解酵母菌的基本形态、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 掌握酵母菌在无氧和有氧条件下的呼吸产物及过程。
  • 学会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并能准确分析实验数据。

学生自我评价

  • 合作与交流能力评价: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与同伴的沟通、协作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
  • 知识掌握程度:评估自己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基本概念、实验步骤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 实验技能提升: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如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条件的控制等,并提出改进建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