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科学合理保护和开发地下水
四川:科学合理保护和开发地下水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作为水资源大省,四川如何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开发地下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2023四川省地下水年报》封面。四川省水文中心供图
在四川省地下水开发与保护学术交流会成功召开之际,四川省水利厅水文水资源处和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相关负责人就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展开讨论。
摸清四川地下水资源家底
四川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580.23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22.6%左右。由于四川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地下水资源分布很不平衡,总体规律是:盆周和川西南山地区地下水资源量较为丰富,盆地和川西高原区地下水资源相对贫乏,对盆地而言,西多东少,盆西平原最为丰富,位居全省之冠,盆东次之,盆中最为贫乏。
目前,四川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率较低,主要用于生活、农田灌溉和服务业(旅游)用水。2023年全省地下水源供水量5.71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2.2%。地下水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四川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的原则,推动地下水开发与保护高质量发展,确保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在地下水分析评价方面,四川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编制地下水通报工作。2011年起按季度(年)编制成都平原地下水通报,分析计算成都平原浅层地下水水位动态及蓄变量。二是分析评价成都平原地下水水位月变化情况。按月计算成都平原19个管控单元地下水埋深情况,实时掌握地下水开发利用集中区地下水水位变化情况。三是完成四川省地下水资源监管要素调查评价暨开发利用保护区划项目。该项目是落实《地下水管理条例》《四川省水资源条例》等政策法规的具体举措,对于完善全省地下水资源监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一是四川省地下水资源整体虽较丰富,但分布不均,呈现“盆地易开发,但开发少;盆周难开发,开发更少”的态势,开发分布主要集中在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等地区。二是对于地下工程建设疏排地下水、地热、矿泉等特殊类型地下水开发管理制度尚有欠缺,监测和管理体系还需完善。
强化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管理
在加强地下水管理方面,四川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第一,完成四川省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工作。2022年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了四川省地下水管控指标,当月四川省水利厅印发了《四川省地下水管控指标》。第二,加强地下水台账管理。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内地下水统一监督管理,加强地下水机电井台账建立工作。第三,完成新一轮四川省地下水超采区划定工作。明确四川省无地下水超采区,也不存在地下水开采临界区。
未来,四川地下水的开发与利用将在国家的总体部署和宏观管理下,继续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不断探索创新。统筹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协同管理,以“保护为主、因地制宜、优质优用”的原则,推动地下水从“隐形资源”向“显性价值”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