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实名制后诈骗电话为何频发?虚拟号码诈骗成新难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实名制后诈骗电话为何频发?虚拟号码诈骗成新难题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BCRKU0055620AY.html

近年来,随着手机号码实名制的全面推行,电信诈骗问题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反而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本文将探讨实名制与虚拟号码诈骗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当前反诈措施的现状和挑战。

实名制与虚拟号码诈骗

2013年,工信部发布《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要求电信运营商对新入网用户进行实名登记。这一政策的初衷是为了防范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保障社会安全。

然而,实名制并未完全杜绝诈骗电话的问题,反而催生了新的诈骗手法——虚拟号码诈骗。虚拟号码诈骗是一种利用技术手段隐藏真实号码的诈骗行为。犯罪分子通过购买虚拟号码或使用软件修改号码,实现在受害者的手机上显示一个虚假号码,以此实施诈骗活动。这种诈骗手法极具欺骗性,使受害者难以辨别真伪,增加了犯罪分子的作案成功率。

虚拟号码诈骗的常见手法

虚拟号码诈骗的常见手法包括冒充政府部门或银行工作人员,谎称受害者涉及案件需要配合调查,诱使其泄露个人信息或银行账户密码;假扮亲友或同事,请求受害者转账帮忙处理紧急事务;发送虚假中奖信息,诱使受害者付款领取奖品等。

由于实名制的原因,诈骗分子可以获取受害者的很多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甚至工作单位等。这是他们能够诈骗成功的关键所在,特别是一些老人,很容易上当受骗。还有很多父母,因为对孩子的担心,也会受骗。

例如,一位网友的同学就曾经被骗过,诈骗分子假装是他的朋友,向他借钱4000元,最终也没有追回来。由于是虚拟号码,所以根本无法追回。

运营商在反诈中的责任

反诈APP可以预防虚拟号码诈骗,难道三大运营商不可以吗?为什么不制止?

其实仔细一想,最了解手机号码的难道不是运营商吗?他们肯定可以识别虚拟号码,却任由虚拟号码肆意妄为,反而因为实名制导致大量人员私人信息被泄露,然后被诈骗犯骗去巨额财物,这难道不是“帮凶”吗?

运营商的双重角色

运营商在反诈工作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他们有能力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但另一方面,他们也存在一些问题:

  1. 利益驱动:运营商通过套餐陷阱牟利,例如诱导用户办理额外业务或自动续费套餐,导致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支付不必要的费用。

  2. 服务态度:在用户要求退费时,运营商可能会设置各种障碍,如以半年或一年不交话费为理由拒绝退钱。

  3. 信息泄露:实名制导致个人信息集中存储在运营商手中,增加了信息泄露的风险。

结语

面对电信诈骗的新挑战,需要政府、运营商和用户共同努力。政府已经推出了反诈APP等措施,但运营商作为关键环节,更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加强技术防范和用户教育,共同构建更加安全的通信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