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登高: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与习俗
九月九日登高: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与习俗
又是一年重阳节,这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不仅是一个登高望远、赏菊饮酒的日子,更是一个敬老爱老、传承孝道的重要时刻。让我们一起探寻重阳节的历史渊源,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感受这个节日的独特魅力。
古人将“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又因“九九”与“久久”同音,取长久长寿之意,所以古人认为这是个特别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明代 錾寿字纹镶嵌宝石金盘 上海观复博物馆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宋代 锤錾松鹿白眉图金盘 上海观复博物馆藏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重要的节,应该吃点儿啥呢?
饮菊花酒
“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菊花酒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这个时节,菊花正盛,人们赏菊、戴菊、饮菊、食菊,可以说“无菊不重阳”。
食花糕
因“糕”与“高”同音,古人认为吃重阳花糕能“百事俱高”。据《西京杂记》记载,汉代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饵就是古代的花糕。
同时,重阳节还有吃重阳馍、糍粑重阳糕、菊花酒、菊花汤、菊花菜的饮食习俗。
插茱萸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天插茱萸可辟邪求吉,或佩戴于臂,或插于发髻,或制成香囊香袋随身携带。
还有一样更加重要的活动——登高。
高耸入云的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透过上海观复博物馆的窗口可览大上海美丽风景
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秋高气爽。刚放完国庆长假没力气爬山的可以乘电梯来登高,赏风赏水赏文物,何其风雅。要是乘电梯也没有时间,您还可以预约重阳节当天上海观复博物馆的重阳直播。跟随我们的镜头,云登高。登高赏景的同时跟我们一起聊聊跟重阳有关的故事,欣赏跟重阳有关的文物,过一个兼具现代科技和传统古典的重阳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