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芯技术分享 | 反激式同步整流效率影响分析
瑶芯技术分享 | 反激式同步整流效率影响分析
反激式同步整流技术是现代电源管理中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采用功率MOSFET替代传统整流二极管,可以显著降低导通损耗,提高电源效率。本文将深入探讨反激式同步整流的基本原理、控制方法以及影响效率的关键因素。
反激式同步整流基本原理
同步整流是采用MOSFET进行输出电流整流,相比传统二极管相对固定的正向压降,MOSFET的压降与电流和导通电阻成正比(如图1所示)。由于MOSFET的导通压降低,可大幅度降低对整流电路功率器件导通损耗。对于低压大电流输出应用,通过选择理想导通电阻的SR MOSFET,可以实现比传统二极管整流更好的效率和散热性能。
图1 SR与二极管导通特性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MOSFET的导通和关断,使其在适当的时刻导通,从而实现电流的低阻流通。具体来说,当变压器次级绕组感应出电压使得电流从次级绕组流出时,同步整流MOSFET的驱动电路会控制MOSFET导通,此时电流通过MOSFET流通,由于MOSFET的导通电阻很小,从而大大降低了导通损耗,提高了电源的效率(如图2所示)。在控制同步整流MOSFET时,需要精确地检测次级绕组的电压和电流状态,以确保MOSFET能够在正确的时刻导通和关断,避免出现短路或反向电流等问题。
图2: 反激SR解决方案的基本工作原理
同步整流控制方法
目前大多数同步整流控制器基于漏源电压(VDS)直接检测来驱动SR MOSFET,因为它不需要与原边进行通信,降低了总BOM成本。如图3所示,SR MOSFET的导通和关断通常由两个负电压阈值来控制。分别是开通阈值(-80mV),关断阈值(-3mV),可以确保SR MOSFET在反向偏置时始终安全关断。
图3: 反激SR解决方案的基本工作原理
效率影响因素
由图3可以看出,两端的体二极管有很短的导通时间,刚好在SR MOSFET导通之前和关断之后。因此,时序控制对SR控制器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两个体二极管导通时间会增加额外的导通损耗(时间越长损耗越严重)。
SR提前关断
如果SR提前关断时间过长,则可能会因为MOSFET体二极管比较差的特性而导致SR关断后出现严重的反向恢复电流。图4为SR MOSFET体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电流由于SR提前400ns关断而上升到9A,而且由于漏电感又导致80V高压尖峰。因此,SR MOSFET提前关断不仅带来额外的导通损耗导致效率降低,而且会由于更大的反向恢复电流带来器件更大的尖峰应力,同时带来更强的EMI噪声源。
图4: SR 提前关断导致的高尖峰电流和电压
SR延迟关断
如果SR延迟关断,也会出现类似提前关断同样问题。当原副边能量传输或驱动延迟,导致SR延迟关断,输出电流反灌。如果SR延迟关断太久,将会导致原边和副边MOSFET同时导通,并使原副边短时间的直通。如图5所示SR关断时负电流上升到高达10A,在SR MOSFET关断后导致87V的高压尖峰。因此,SR MOSFET提前关断除了带来效率低,关断时应力大问题,还会带来很严重的原副边直通问题。
图5: SR关断延迟引起的高尖峰电流和电压
为了缓解这些问题,精准控制SR导通和关断的时间至关重要。同时也可以通过优化MOSFET外围驱动参数,常见优化方法如下:
- 增加MOSFET RC吸收,通常C增大或者R减小(RC吸收是有损吸收,如参数匹配不好同样会带来少许效率损失)
- 增大原边MOS驱动电阻、减缓导通速率、利用米勒效应转移功率、达成减小甚至完全消除副边二极管电压尖峰目的
- 漏感最小化、SR MOSFET驱动电阻减小,可缓解延迟关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如图6所示为通过精准控制导通和关断时序,配合合适的外围参数,电流和电压(分别为4A和62V)都只有一个相对较低的尖峰,这无论对降低EMI噪声、提高电源效率都非常有效。
图 6:精准控制及合适的外围参数保证了低尖峰电流和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