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正在身心疲惫、焦虑难受的你:学会这2个妙招,一起告别“精神内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送给正在身心疲惫、焦虑难受的你:学会这2个妙招,一起告别“精神内耗”→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209221
近年来,“精神内耗”成为热点词汇。何为“精神内耗”?会引发哪些不利影响,又该如何预防和应对?对此,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精神科黄凯、徐辕虹医师给出解答~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什么是“精神内耗”
“精神内耗”,指个体在心理上的过度自我消耗,常伴随明显疲惫感,它并非直接来自于身体或脑力方面的消耗,而更多由想法与情感的自我冲突所致。
生活中,个体所经历的事可能对内心造成一定挑战,从而产生心理上适应性的起伏。这些情绪起伏、内心变化,在一定时间内都是正常、可被接受的。然而,个体有时很难顺利度过这个阶段,可能出现“精神内耗”。
“精神内耗”的人往往来回纠结于事情的对错、复盘事件的细枝末节,或反复盘算未来的风险、不确定性,极力试图规避或尝试掌控全局。
当注意力过多集中于过去或未来、自我纠结时,则开始累积心理上的自我消耗,体验到明显的身心疲惫,并很可能伴随出现抑郁、焦虑情绪。
这种状态如果持续存在且没有及时得到觉察和积极调节,就可能发展为抑郁症、焦虑障碍等精神疾病。
如何告别“精神内耗”
1. 关注当下,把握现在
将注意力集中于当下自己可以把控的事情。过去与未来,既不能改变也无法掌握,能把握的只有现在。越把关注点放在眼前的事与人,对生活的掌控感就越高。
2. 自我接纳,积极看待
生活充满“意料之外”,越是排斥、抵触,越是难以真正摆脱负面影响。试着接受生活中会出现负面事件,接纳自己会有负面情绪、不足和不擅长的事情。
自我接纳,可以帮助个体更好放下内心的纠结、执着,减少思想消耗,从而坚定走好脚下的路。
就像硬币有两面一样,事件往往有好有坏,只关注负面则容易持续沉浸于负性情绪,难以体验到生活中快乐、满足的一面。尝试积极、全面看待事情对现实更有意义,可为内心提供更多积极动力,进入良性循环。
减少“精神内耗”,
接纳生活以及真实的自我,
充实内心的积极感受,
才能好好感受当下的每一步。
本文原文来自“健康上海12320”
热门推荐
夏日冰咖啡:健康之选还是隐患?
夏日必备!埃塞俄比亚晒干红樱桃冰咖啡DIY
青岛市市南区打造数字党员教育阵地,党员可“沉浸式”学习党史
思政3d虚拟仿真实践体验:全新的沉浸式学习体验
青岛市市南区打造数字党员教育阵地,党员可“沉浸式”学习党史
2024 年教育领域 VR 和 AR 终极指南:用可行的步骤为学习增添动力
冬季进补首选羊肉,两种经典食谱详解
直播公会入门指南:如何创建并运营一个成功的直播公会
银鹰馒头机的维护秘籍
全自动馒头机使用教程:新手也能做完美馒头
馒头机使用与维护指南
从机油到刹车片:汽车关键零部件保养与更换指南
广州塔景区民警7年守护:单晚找回5名迷路儿童
冬季汽车热车指南:1-3分钟最佳,过久反伤车
三河古镇:江淮水乡里的千年商埠与古战场

一文详解本田雅阁后视镜:位置功能与调整技巧
雅阁保养周期:5000公里常规,7000公里换滤芯
冬游合肥:从巢湖雪景到地道美食,3日完美行程规划
安徽三河古镇:三水交汇处的古建瑰宝与现代生活
雷达监测+自动刹车:详解汽车主动安全技术AEB
肥西文旅集团首年运营:六大民宿集群成型,景区游客量增45%
喝酒碰杯,原来还有这么多讲究!
南方秋色正当时:保山银杏、永嘉晒秋等7处赏秋胜地
十大护眼食物全解析:从菠菜到三文鱼的营养密码
茶入草原:辽金时期茶文化的传播与演变
泰山问鼎“中华第一山”,十大名山评选结果公布
从科举直言到副宰相:苏辙的仕途沉浮
如何在公共演讲中展现出色的沟通技巧
说话得体有理的主持人口才技巧
AI技术革新电影制作:效率提升与体验升级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