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礼记》形成的历史渊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礼记》形成的历史渊源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765000425_120062055/?pvid=000115_3w_a

《礼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经典,属于“十三经”之一。它与《仪礼》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有所不同。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礼记》的形成历史和渊源。

《礼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经典,属于“十三经”之一。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经典,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孔老夫子教授弟子是以“六经”,那就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因为《六经》它的文古义奥,不易通读,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就出现了很多辅助性的读物。比如说《易》有《十翼》,《春秋》有《三传》,就是《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而《礼》也就有了《礼记》。

“六经”中的《礼》,后来称为《仪礼》,主要记载的是周代的冠礼、婚礼、丧礼、祭礼等“礼法”,也就是“仪式”,几乎不涉及仪式背后的“礼义”,也就是“礼”的原理原则。如果不了解“礼义”呢,那么这些“礼”的仪式就成了毫无价值的“虚礼”。

所以孔子的弟子,七十二个贤人,还有他的学生们在“习礼”的过程中,就撰写了大量阐发“礼”的经义的论文,总称之为“记”,属于《仪礼》的附庸。所以,《礼记》就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它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都是孔子的七十二位高徒,还有他们学生们的作品。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