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一辈子都不结婚,真的会很快乐吗?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心理学:一辈子都不结婚,真的会很快乐吗?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结婚。根据民政部发布的最新季度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的结婚登记人数为683.3万对,这是自1986年有记录以来的最低值,结婚人数连续9年持续下降!
甚至在年轻人中间,流行的一句话是:不婚主义,才是人间清醒。因为只要你不碰房贷、车贷和传宗接代,月薪三四千,你也一样能活得自由自在。
但如果你碰了三“贷”中的任何一个,你就得「活成牛马」,累死累活。
所以问题来了:如果一辈子不结婚,真的会很快乐吗?
本文就来把这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跟大家深入展开聊聊,文章很长,但建议看到最后,说不定到时,你心底就会有属于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01
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很吊诡的问题,任何事情,短期是快乐的,那么在长期来看,必定是痛苦的(即时满足);短期是痛苦的,那么在长期来看,通常是幸福的(延迟满足)。
比如打游戏是快乐的,但通宵达旦打个几天几夜的游戏,事后迎来的就是无尽的空虚和极度的厌倦;
比如背单词是痛苦的,做卷子是痛苦的,但在期末考试考了高分,老师的夸赞,同学的羡慕,父母的引以为傲,组合起来就是你的幸福。
推及到结婚这件事上也一样,结婚短期来看,肯定是不划算的,也是逆人性的:高昂的彩礼,高企的房价,紧张的婆媳关系,对立的性别冲突,无一不在劝退那些想结婚的年轻人们。
但如果拉长时间线去看,你会发现,婚姻关系中的磨合,能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很多人其实没有经营亲密关系的能力,这本质上是他们无法做自己和不会爱自己。
约翰·麦克马雷说,除了彻底地成为我们自己外,我们的存在没有别的意义。
婚姻关系中的伴侣为什么被叫作“另一半”?是因为我们人生来就是残缺的,我们需要通过寻找自己的另一半,需要通过婚姻关系的经营和磨合,来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学会做自己和爱自己,最终成为一个人格独立、心智健全的个体。
这种“做自己”和“爱自己”的快乐是难以想象的,甚至单纯用“快乐”来形容,还是过于肤浅了,这种感觉应该叫“幸福”。
也就是说,你想通过一辈子不结婚,来获取一时的快乐,那么你失去的,将是终生的幸福。
02
很多人估计会说,我不结婚也可以“做自己”和“爱自己”啊,大部分不结婚人士或者说不婚主义者的“做自己”和“爱自己”,不过是一种「极端自私」的表现而已,跟真正的“做自己”和“爱自己”根本不沾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