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gushiwen.cn/mingju/juv.aspx?id=911e8d739316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向衡阳飞去的雁群,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城门紧闭着。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还在边疆驻守。

原文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向衡阳飞去的雁群,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城门紧闭着。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还在边疆驻守。

注释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征夫:出征的将士。

赏析

范仲淹的《渔家傲》一词开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景的独异。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

下片抒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将士们思乡忧国的情怀。“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通过羌笛之声和霜雪满地的意象,表现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苦和爱国激情。

这首词颇具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风景图;在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整首词以将士们的艰苦生活和英雄气概为主题,形象生动鲜明、切实可感。词人落下慷慨雄放之笔,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展现出他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创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

参考资料:
1、(清)朱孝臧编选.宋词三百首: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05:第9页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