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后为什么要留观30分钟?疫苗接种8大误区,家长要了解!
接种疫苗后为什么要留观30分钟?疫苗接种8大误区,家长要了解!
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但很多人对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和常见误区并不了解。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接种疫苗后为什么要留观30分钟,以及接种后的常见问题和八大误区。
接种疫苗后为什么要留观30分钟?
宝宝出生后,会陆续接种各种疫苗。接种疫苗后,为什么需要留观30分钟呢?
疫苗作为一种特殊的预防性生物制品,含有抗原、佐剂、稳定剂、防腐剂等成分,不同的疫苗成分有所不同。虽然疫苗上市前经过了大量的临床试验和严格的审查,确定是安全有效的,但对人体而言它是一个外来物,因为个体差异,在接种疫苗之后,身体出现的反应也不尽相同。通常大部分人啥感觉都没有,有些人可能会出现低热、乏力、接种部位红肿、疼痛等反应,通过适当休息、多喝开水、局部热敷等措施较短时间就会恢复。但极少数人可能会对疫苗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发生严重反应,比如过敏性休克。大量数据显示,接种疫苗后的过敏性休克大多数发生在接种后的30分钟内,接种门诊医护人员都经过正规培训,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等紧急情况,医护人员可以及时采取救治措施。接种疫苗后没有留观30分钟擅自离开,如果发生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反应,后果将不堪设想。
有的人认为自己身强力壮,接种疫苗后肯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就像极少数人对青霉素过敏一样,身体健康也有可能会发生急性过敏。
留观时究竟观察啥?
留观时要注意观察皮肤是否出现潮红、瘙痒、皮疹;是否有鼻塞、喉部紧缩感或窒息感、喘鸣、咳嗽和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是否有胸闷、心悸、出汗、面色苍白、手脚发凉等心血管系统表现;是否有烦躁、头晕、抽搐、精神不佳等神经系统表现;少数人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上述症状可单独存在也可同时出现,一旦发现要立刻告诉现场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虽然疫苗接种后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概率极低,但也不能大意,接种后主动留观30分钟,以防万一,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增添一份保障。
接种后有红肿和硬结怎么办?
不用担心,一般会在24~48小时逐步消退。在这期间,可以根据红肿和硬结的大小,做出不同处理——
直径<15mm,一般不用管;
直径在1530mm,可以用干净的毛巾先进行冷敷,出现硬结时热敷,每次1015分钟,次数根据自身情况而定;
直径≥30mm,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果打的是卡介苗,可能会有2周左右红肿、化脓,最后形成小溃疡,大多在8~12周后结痂,一般不需要处理,但要注意局部清洁,防止引起感染。
接种后宝宝发烧怎么办?
部分宝宝打完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后,会在数小时或24小时左右体温升高,这个是常见的反应,而且大多为一过性发热,持续不超过2天,可自行缓解。
宝宝体温≤38.5℃且精神状态较好时,加强观察,多喝水,适当休息。宝宝体温>38.5℃或者≤38.5℃但伴有其它症状,如异常哭闹等,就需要及时就医,排查发热是否由其它问题引起。
由感染引起的感冒、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等也可以引起发热。如果出现其它症状,就要警惕是疫苗以外的因素所导致。
疫苗接种八大误区
误区一:可以提前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有严格的时间要求,接种年(月)龄不足或未达到时间间隔接种疫苗,宝宝体内的免疫反应可能会受到干扰,影响疫苗的效果,因此不能提前接种。
误区二:非免疫规划疫苗没必要接种
非免疫规划疫苗和免疫规划疫苗是人为划分的。由于受经济能力制约,不能将所有疫苗全部免费,国家或省根据经济承受能力、传染病危害程度、疫苗的供应等多种因素论证考量,将部分疫苗定为免疫规划疫苗,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非免疫规划疫苗也逐渐会成为免疫规划疫苗,比如麻腮风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脊灰灭活疫苗等多年前都是非免疫规划疫苗,现在都成了免疫规划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的疾病同样对人体造成威胁,建议家长根据自身情况为宝宝接种,给宝宝提供更全面的保护。
误区三:接种时只需听医生的
为宝宝接种疫苗需要家长和医生的有效沟通。家长除了要如实告知宝宝健康状况外,还要学会五问,搞清楚疫苗预防的疾病类型、禁忌症、不良反应等各种情况,仔细阅读接种知情同意书。
- 一问:这个疫苗预防什么病?
- 二问:这个疫苗有什么禁忌症?
- 三问:这个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发生什么不良反应?
- 四问:除了这个疫苗,还有没有其他选择?
- 五问:接种疫苗后需要注意什么?
误区四:接种后立即离开
接种疫苗后发生的比较严重的接种反应,如急性过敏反应,一般发生在接种后半小时以内,所以宝宝接种后,家长不要立即离开,一定要在接种门诊观察半小时,无异常后方可离开。
误区五:没有反应说明疫苗无效
接种疫苗后是否产生抗体与受种者体质有关。多数受种者接种疫苗后没有任何反应,只有少数人会出现轻微反应,如接种部位的红、肿、热、痛,极少数人出现低热反应,较严重的接种反应比较罕见。
误区六:自然感染比接种疫苗更好
疫苗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免疫反应与通过自然感染产生的免疫类似,但疫苗不会导致疾病,也不会使受种者受到潜在并发症的威胁。相比之下,通过自然感染获得免疫可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例如,脊髓灰质炎会导致瘫痪,风疹会导致出生缺陷,乙肝病毒会导致肝癌,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感染会导致精神发育迟缓。
误区七:过敏体质不能接种疫苗
过敏性体质不是疫苗接种禁忌。对已知疫苗成分严重过敏或既往因接种疫苗发生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及其他全身性严重过敏反应的,不能继续接种同种疫苗,其他疫苗可以继续接种。
误区八:成年人不需要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不是儿童专利,成年人特别是年老体弱者,也需要及时接种疫苗预防疾病,成年人接种疫苗不仅保护自己也间接保护了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