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被低估的统治者:嘉靖帝"帝王权术"到底有多高明?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被低估的统治者:嘉靖帝"帝王权术"到底有多高明?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ISMC3SJS055660XI.html

受《大明王朝1566》的影响,不少年轻人都对明代嘉靖一朝开始感兴趣,人们开始广泛讨论小阁老和严嵩,讨论张居正和徐阶,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嘉靖皇帝和海瑞......

一、嘉靖帝的不同寻常

将时间拨回到正德16年,当时明武宗死于豹房,但因为他没有后人,又没有安排接班人,于是杨廷和就安排了兴献王的儿子入继大统,这个人就是嘉靖皇帝。

——总揽明朝历史,嘉靖皇帝的开场无疑是惊艳的,因为他是以藩王身份登基称帝中的,唯一一个没有靠着暴力斗争取得皇位的人。

仅凭此一点,他就已经开创了记录......
不过,也正因为他没有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所以他不具备坚定的权威,也不具备扎实的根基。一般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很容易变成"汉献帝",他会沦为权臣的玩物。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嘉靖帝刚上位的时候就遭遇了大礼议事件,首辅杨廷和带领整个文官体系,逼迫他认自己的伯父为父亲。
这个事件十分严重,因为他不仅仅代表着皇帝要从孝道体系内被文官随意安排,而且要从法理和权威方面被文官所压制。

一个毫无根基的皇帝,面对这种压力,多数都会选择妥协,而一旦妥协就是再也难以雄起。
但这位小皇帝却着实了不得,他抓住了问题的重点,以一人对抗整个朝廷,死活不肯放弃自己的爹。
当时朝堂一片沸腾,文官集团一个个如同吃人的老虎一般逼迫皇帝妥协,就连首辅杨廷和也坚定的认为,皇帝没有后手,最终拖下去只能妥协。
但事实却狠狠的打了这些人一巴掌,这位小皇帝天生就是帝王的料子。
他抓住了核心,自己是皇帝,天然代表着荣誉和权威,如同一盏黑夜中的明灯,而敌人却并非是铁桶一块,总会有一些落魄之人会如同飞蛾一般扑向自己。

事实还真是如此,他等到了张璁,此人背叛了文官集团,坚定的支持皇帝认父。而正因为此人的登场,直接撕开了文官集团的一个口子,越来越多的人"投靠"嘉靖皇帝。
而嘉靖皇帝也靠着张璁把这些人聚拢起来,然后以他们为榜样去"威逼利诱",更多的文官倒向他。结果是相当成功的,文官集团四分五裂,不敢对皇帝撕破脸的杨廷和只能灰溜溜的辞职。
也正因为如此,嘉靖皇帝对张璁感慨到:"吾父子获全矣。"

二、无懈可击的帝王之术

小皇帝的这开篇之作震撼了所有人,众人看到了一位天生帝王的登场,而小皇帝也从这一次大胆的实践中抓住了皇帝的本质——皇帝就是光
只要利用这一特性,自然会引得人们趋之若鹜。而且,任何强大的敌人都可以被背刺,自己的安全性就来源于不断的培养这些叛徒。

这个逻辑相当恐怖,甚至颇为反人类,但这位帝王却将他运用到了极致,不信我们可以看历史对他的记载。
在小皇帝掌握政权后,他的手下先后出现了三位权臣,首先登场的是夏言。
此人长得相当正气帅气,又因为声音洪亮,气质不错,所以嘉靖皇帝一开始就看中了他,将他提拔为礼部尚书。
在那段日子里,嘉靖皇帝对他非常恩宠,赏赐他"学博才优"银章,给予他密封言事的权力,每有诗篇定先送给他,每遇事情也定会与之讨论。
但夏言入阁时已经六旬,所以精力不如从前,又失去了进取之心,在处理琐碎事务时常常出错。而且更重要的是,夏言坚持自己的看法,拒绝帮助皇帝写青词祷告上天,拒绝皇帝赐给他的香叶冠,反对封建迷信。

如此一来惹得皇帝不爽,然后夏言一手提拔起来的严嵩抓住了机会,他竭力去讨好皇帝,把夏言看不上的香叶冠当成至宝,每天竭尽心思写青词。
这样便导致皇帝对他另眼相看,于是开始重用他。之后就有了我们熟知的严嵩与夏言的斗法。
史料中记载,严嵩借用收复河套事件,通过联络嘉靖信任的道士,将一场收复国土的战争,变成了阴云密布的不祥之兆。
嘉靖皇帝非常迷信,所以心绪不宁,然后在严嵩的拱火之下,先是杀了立有军功的曾铣,然后又冤杀了夏言。
如此一来,严嵩成为了新任首辅,他开始了把持朝政手眼通天的时代,而这就是电视剧中的背景。
偏偏嘉靖皇帝似乎越活越蠢,他只知道听信严嵩的谗言,杀沈炼,杀杨继盛,盘剥百姓,放纵外敌入侵,朝廷几乎崩溃。
而就在严嵩为所欲为时,他提拔的徐阶也抓住了机会,趁着严嵩年老放纵之际,悄悄的向皇帝献媚,他也同样买通道士,拼命写青词。
然后借着所谓的迁往南宫这一闹剧,开始离间严嵩和皇帝的关系。
再接着又通过道士虚构天意,说严嵩父子是奸贼,不断的诱导皇帝,最终在嘉靖41年灭掉了严嵩,徐阶上台成为了新的首辅。

三、容易被人忽视的心计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满头问号,不是说小皇帝开场就无敌,而且掌握了皇帝的密码吗?为何史料中对他的记载就好像是被大臣玩弄的笨蛋一样?难道皇帝真的变蠢了吗?
当然不是,就是这些看起来"愚蠢"的内容彰显了这位皇帝的恐怖......
不知大家看这段历史有没有发现共同点,被打垮的内阁首辅都是被小弟背刺,而且都是因为让皇帝不满或者不安的时候被搞垮的。
最最重要的是,历史记载,皇帝搞垮他们都不是自身坏,全都是皇帝糊涂被人诱导。而且这帮人一句话就被剥夺了全部,整个集团都被消灭了,但朝廷却没出任何事情,很快就被补上了空缺。
其实这些糊涂和愚蠢的背后,还是上文提到的逻辑,皇帝的安全感来源于不断的培养内阁首辅的背叛者。
我们可以理解成皇帝把内阁首辅当成了一件"工具",他从来不相信这件工具,只是拿来便用。但为了避免工具绑架的主人,所以他一直在旁边培养了一个备胎。
当这个工具好用的时候,他会用的非常大胆。
例如严嵩独掌大权,他捞的那些好处,他收拾的那些人,很难说,不是为皇帝在谋利,为皇帝在背骂命。
而一旦严嵩可能威胁到自己,他就直接培养备胎换人,而且还博得一个扫清黑暗的美名,创造一个自己用棍子打人,罪过却在棍子身上的怪逻辑。
同样的,当工具开始有自己意识时,例如像夏言这种,对他不尊敬,不给他老老实实当奴才,他就直接假装糊涂,让背叛者杀人。
如此一来,他借着首辅们都是背叛上位的事实,在文官集团内部留下了一个深深的不信任的伤痕,大臣们只知拼命讨好皇帝,嘉靖再也不会遇到大礼议的危机了。

这就是嘉靖皇帝的帝王心术......
整个过程没有电视剧里那么精彩,但却比电视剧更加阴暗。
在皇帝的眼里,其他的大臣根本就不是人,就是他的工具。为了自己的利益,他可以牺牲国家利益,牺牲任何一个对自己有恩的人,妥妥的一个极端自私自利的精致利己主义。
如果要说,历史上的嘉靖皇帝和电视剧中有什么共通性?那或许就是电视机嘉靖皇帝对儿子最后的嘱托:贤与不闲贤,有的时候也由不得他们,贤时便用,不贤便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