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色彩搭配有讲究,从汉、唐、宋、明中领略汉服审美~
汉服色彩搭配有讲究,从汉、唐、宋、明中领略汉服审美~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当《青花瓷》的旋律在脑海中响起,你对“釉色”、“天青色”、“鱼肚白”、“黛色”等了解多少呢?中国古代服饰中所使用的颜色又有什么讲究呢?
中国古代服饰中的色彩搭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从汉代到明代,各个朝代的流行色不仅反映了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科普时间——汉服色彩大赏,领略不同朝代的流行色。
汉代:崇尚玄色与五色体系
汉代受道家黄老之术及儒家思想影响,其服饰往往追求浑然一体的“本质美”。所谓“本质美”就是取之于自然的颜色。同时,受前朝秦以黑色为尊的理念,汉代服饰的颜色以单色为主,且崇尚黑色。汉人认为深颜色较为尊贵,浅色较为低俗。
因此这一时期的服饰流行色是明度偏低的玄色、赤色、绿色和白色。其中,玄色被认为是众色之母,最为尊贵。其朝服严格的采用了五原色制度,以青赤(朱)黄白黑为主,《后汉书·舆服志》记:“……随五时色皂缘领袖中衣为朝服”。
此外,这一时期的民众所穿衣物以灰色为主,多为褐色、灰蓝色、灰色等。
汉代流行色:青赤(朱)黄白黑
汉代壁画
唐代:色彩明快鲜艳
唐朝服饰文化繁荣,从唐代出土的实物中,吐鲁番丝织物的颜色高达二十多种。其经济、政治、科技、军事等的空前发达促进了服饰的演变,思想的开放也让服饰更为新奇,风格多样。
唐代服饰风格华贵典雅,色彩明快鲜艳,花纹纤细繁复,采用明艳的对比色进行搭配,展现了唐代包容开放的时代特征。其服装颜色以绯红、明黄、绛紫、青绿最为流行。《旧唐书志》载:“……合裤袄子,朱、紫、玄、黄,各任所好。”
绯红色是唐时最流行的颜色,且常常与间色的绿色进行搭配,形成巨大反差。绛紫色一直以来都是贵族专用的颜色。它艳丽明快,赏心悦目,同时又高贵典雅、不落俗套,为唐代的贵女所喜爱,常被用于服装搭配中。
唐代流行色:绯红、绛紫、明黄、青绿
唐代 周昉 《簪花仕女图》
阿斯塔纳的绢衣彩绘木俑
宋代:拘谨保守的色彩
宋代作为中国古代又一高度繁荣时期,其所流行的颜色与唐代大不相同。受到“存天理,灭人欲”的政治思想理念影响,宋代极其压抑人的个性,对外表现出的大多是人性格中的内敛与含蓄。
因此宋人对服饰颜色的约束也推到了极点,宋代服饰颜色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连使用色彩中最为艳丽的红色时,也多用淡红。宋代服饰的色彩特点是质朴素雅,色彩亮度高,纯度低,强调色彩搭配的协调一致。
因此这一时期的服饰流行色为淡红、珠白、淡蓝、浅黄。同时,宋代的朝服等级制度更为明显。官服穿着制度森严。宋代九品官以上用青色;七品官以上用绿色;五品官以上用朱色;三品官以上用紫色(此制度随着时间推移有所改变)。同时,职位较高的官员要配挂金银装饰的鱼袋,以此物加以高低的区别。
宋代流行色:淡红、珠白、淡蓝、浅黄
宋代朝服
宋 《女孝经图》
明代:浓艳与儒学的结合
明代崇尚儒家“礼乐仁义”的道德思想,把五色与“仁、德、善”相结合,定为正色,是尊卑、等级的象征。明代所崇尚的颜色较为浓艳,大红、宝石蓝、葡萄紫和草绿在明代较为流行。
经过了历代的演变,明代服饰取长补短,突出儒学,上承周汉,下取唐宋,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是华夏衣冠的典范。明代服饰总体特点是:讲究色彩搭配,风格华贵端庄,色彩层次感强。
明代流行色:大红、宝石蓝、葡萄紫、草绿
《中国服饰通史》 明代出警图
明代官员公服颜色一览
千年流转,汉服的色彩在各个时代有着不同的特色,反映着时代的点点,展现着中国魅力。时至今日,现代汉服的色彩运用虽然已经不再拘泥于中国古代的地位影响,不再受科技限制,但是也依然遵循着色彩协调一致的原则,保留了汉服的典雅、庄重、和谐与飘逸之美。
同时,现代汉服不断融入现代审美和艺术美感,让人们更容易接受汉服,达到了古衣新穿的效果。在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色彩清新淡雅,具有时代色彩特征的汉服;同时也能见到撞色新奇,色彩丰富,搭配前沿,符合现代人着装特点和审美的汉服。现代汉服在继承传统汉服色彩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生活的审美体系、制作工艺和时尚体系不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