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合同审查要点
采购合同审查要点
采购合同是企业日常经营中常见的合同类型之一,其审查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审查合同主体:不仅要审查合同主体是否适格,还要看供方是否有供货能力,是否具有独立承担经济责任的能力。如果是审查需方,需要看其是否有付款能力,是否具有独立承担经济责任的能力。供需双方都要核对清楚。
审查买卖标的物(货物)的基本情况:要特别注意产品名称是否写全称,是否混淆产品品种;供方是否写明产品牌号和商标,是否企图以次充好;是否写清规格型号,是否企图交货蒙混过关;是否写明生产厂家,是否想用低价低档产品供货。此外,还需审查随机备品、配件工具的数量及供应办法,防止供方借机收取额外费用。
审查标的物的数量和计量方法:产品的数量应以国家统一的标准计量单位表示,没有统一计量单位的,产品数量的表示方法由双方确定,但必须具体明确,切不可用含糊不清的计量概念表述,如一件、一箱、一打等,应对双方使用的计量方法作出具体解释。
审查标的物的技术标准(含质量要求):要注意质量标准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还是企业标准;成套产品的,不但要写清主件的质量标准,还要写清附件的质量标准;看样订货的,一定要将样品封存好,作为验收的标准。同时,要审查质量负责的条件和期限,确保买方有充足的时间审查产品质量。
审查标的物的包装方式和包装要求:要审查包装物、包装标准、包装标签的内容等是否写清;对包装物的供应、回收,费用负担也要写清楚;对包装不善引起货物损坏的责任约定是否清楚等。
审查产品价格及支付期限、地点和方式及交货的期限、地点和方式:要看是否写清单价,写清币种;看是否写清交货地点和方式,代办托运时间及是否写清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等。
审查合同中是否约定验收或者检验的标准、方式、日期:要明确规定货物的验收办法,事关供需双方预期的经济效益与合作成功与否的大局,也是易发生质量纠纷的地方,必须注意明确订明。要明确载明:验收的时间;验收的方式;验收的标准;由谁负责验收和试验;当验收中发生纠纷后,由哪一级主管产品的质量监督检查机关执行仲裁等等。
审查是否约定结算方式:要看是否写清结算的具体方式,写明结算期限。若是分期付款,还要审查是否写清每次付款的日期和确切数额。
审查违约责任及解决合同争议的方法:要将违约责任写具体,最好把对方每项义务不履行的违约责任都分别写清。要审查是否写清解决纠纷的方式,是仲裁、还是诉讼及确定纠纷的管辖地等。
审查合同落款、署名、盖章等方面:要特别注意签名人是法人代表,还是法定代表人授权的其他委托代理人。要审查是否盖公章或盖的不是公章,用没有备案的合同章甚至业务章,或盖上了分公司或公司下属部门的印章。
采购合同审查包括很多内容,有条件的企业最好请专业律师进行审查,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