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之内“鸟巢”变“智能”的秘诀
百日之内“鸟巢”变“智能”的秘诀
在不到100天的时间里,同方智慧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将国家体育场(鸟巢)打造成了全球首个5G-AIoT地标性文化体育场馆,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精彩呈现提供了坚实保障。这一重大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展现了中国在智能建筑领域的技术实力,更为大型公建的绿色低碳、智慧运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北京经验”。
践行“六大控制七个零”和“充分准备、一丝不苟、万无一失、一次成功”的工程建设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理念,落实“标准化、集约化、一体化、契约化”基本管理原则。
聚焦经验反馈,凝练良好实践,建立知识管理机制,助推全产业链整体最优、工程管理能力协同进阶,久久为功打造中核集团工程建设领域新质生产力。
文章精选于中核集团《工程管理双月观察》
投稿邮箱 wuchenghao@cnncnit.cn
同方智慧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一直致力于为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提供智慧、绿色、健康的一站式机电解决方案。作为国内最早从事智能建筑领域的企业之一,同方能源历经30多年行业积淀,已成长为国内智能建筑领域的领军者和国家队。国家体育场(下文简称鸟巢)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场馆,承担4场开闭幕式演出运行保障任务。其智慧场馆建设项目是国家交给同方能源的重大任务,2021年9月底中标进场,2022年1月完成验收,施工周期不到100天。
项目概述
项目背景
同方能源基于泛在物联网络首创了基于5G切片边缘云的能源物联技术和基于智能物联网(AIoT)的设备监测诊断预警技术,将这座可容纳近10万人的大型场馆打造成了全球首个5G-AIoT地标性文化体育场馆,实现了打造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开闭幕式的目标。
建设内容
鸟巢智慧场馆项目以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为关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张数字孪生底图、8套核心业务应用和1座应急指挥中心”(ECC)。要实现以1张数字孪生底图为基础,赋能室内健康环境管理、综合能源优化、设备监测预警、公共安防、互动型交通调度、共享停车、智慧公众服务和数字消费等8套核心业务应用,在运营中心对场馆可感、可视、可控、可决策。
1张底图构建了鸟巢及周边物理空间的三维数字虚拟映射,实现了孪生鸟巢及场景要素的可视化。8套业务应用封装成的巢网、巢信、巢卫、巢购等智慧应用产品,满足了中外来宾及各类观众访客的观演体验、沉浸式体验和新型消费体验。
良好实践
本项目将“六大控制七个零”标杆模式的理念融入日常工程项目管理,通过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精细化管理,遵循“标准化、集约化、一体化、契约化”管理原则,在100天内完成40多万米电缆铺设和上万种设备安装调试。实现了“进度零超期、质量零事件、安全零事故、环保零超标、保密零泄密”等管理要求,形成了“一队+三管+一优化”的“131”良好管理实践。
其中,“一队”指的是“智慧冬奥青年突击队”。“三管”指的是施工组织体系管理、工程项目集约化管理以及过程控制管理。“一优化”指的是全过程设计管理优化。
党建引领 “智慧冬奥青年突击队”攻坚克难
按照党建工作与工程项目建设同部署、同谋划的理念,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组织优势。该项目在2021年9月底进场成立工程项目部的同时,成立了项目党员先锋队。充分发挥青年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项目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和行动指引。
设立党员先锋岗,开展党员“亮身份、当先锋”主题活动。把项目建设作为识别、检验、锤炼党员干部的阵地和考场,有重点地选树在项目建设中勇当先锋的党员先进典型,增强党员在项目一线服务的荣誉感。在大屏调试关键阶段需要“白+黑”“5+2”工作时,青年党员始终冲锋在前,互相比学赶超、人人争当模范。
开展“党建+”工程,把项目实施中的重点、推进中的难点、项目部同事关心的热点作为党建工作的着力点,推行“党建+安全”“党建+进度”、“党建+质量”等系列融合带动活动。通过融合带动活动,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技术专长和优势,大大促进项目部内部工程与技术团队之间、项目部与公司支撑单元之间的高效协同。
开展党建联建,以联建促协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同心奋战保冬奥为目标,通过与项目业主、施工总承包单位开展专题联建共建,共享施工资源、共商推进良策,共克新冠疫情难关,结下了良好的战斗友谊,建立了思想统一的坚强战斗堡垒。
强化施工体系管理,全面提升奥运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鸟巢项目具有结构设计复杂、技术含量高、管理跨度大、使用要求高等特点,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不断强化施工体系管理,控制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各类挑战。
在施工组织体系管理方面,创造性提出建立“多维度任务动态调配资源矩阵”施工组织体系。
针对项目工作体量大、交付标准严格,任务艰巨的特点,该项目首先从多个维度对任务进行了分解,并围绕分区或任务健全完善了项目施工组织体系管理。
按物理空间区域划分,配置相应的分区生产经理,按应用场所设置硬件部署对接负责人。按合同结构划分,项目管理班子各司其职、密切沟通和紧密配合。按系统模块划分,各系统设置专业工程师,对接业主方、设计院,按智慧应用的总体架构和模块设置小组负责人和组员。按组织架构划分,同方股份、咨询顾问、供货商、分包商共同组成小组,避免重复工作。
例如在对能源物联网系统的供热主管道进行焊接改造时,物理分区的组织模式就发挥了很大作用。由于管道建成于12年前,锈蚀比较严重,必须提前泄水、对管道进行除锈,方可由高水平焊工进行焊接。该项目按照物理分区成立了由同方、监理、业主共同组成的生产分区小组,制定了详细且实施性强的物理分区工作计划。在分区内同时有4家单位的12个班组进行日夜交叉作业,确保了各工序的顺畅衔接并减少了窝工。施工从11月17日开始,11月20日结束,比预期工期提前了3天。
在工程项目集约化管理方面,建立起“分区项目集约化管理流程”,实施进度计划的有效动态管理。
以工程总体进度网络为指导,由分区生产经理负责编制各施工阶段详细的实施计划,并向各作业队、班组下达任务。分区生产经理有权根据现场施工实际,首先进行动态控制和调整分区内的每周和每日施工进度计划。分区生产经理在每日生产交班例会上,及时向系统专业工程师、物流采购部及项目部管理班子通报动态进度计划,实现分层分级管理和精细化执行。通过实时监测、动态调整进度计划,能够适应大体量、多任务交叉建设需要,实现高效、有序、协同的施工管理,确保工程按计划顺利进行。
在过程控制管理方面,建立起了“跨部门沟通协作机制”“信息化和智能化融合全过程控制管理流程”,确保安装工程和平台开发协同推进、有效融合,确保项目工期整体可控。
其间,“跨部门沟通协作机制”建立了会议制度、信息报送流程、纸质流转文件传递、检查与纠偏等机制,明确跨部门沟通与协作的基本原则,发布了各类制式文件和报告格式,确保沟通同频、信息一致。
跨部门沟通协作机制
在鸟巢项目中,智能化系统施工与信息化平台开发是相互制约又相互依赖的两个关键环节。为了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项目采用了并行工程的方法,建立了“信息化和智能化融合全过程控制管理流程”。实现了两项工作同步进行、同步推进,避免了相互干扰。同时,还引入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实现了施工过程的三维模拟和可视化,以便更好地协调施工顺序和进度,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开展全过程设计管理优化 减少工程变更和技术管控风险
由于冬奥会开幕式时间早已确定,项目施工工期的后墙绝对不能突破,所以减少设计变更和技术管控风险极为重要。
本项目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和专业特点,根据每个设计节点的工作内容,设计了全过程设计优化管理工作流程。精准识别和把握施工周期中的各关键节点,确保关键节点的关键工作不被延误。同时,对于非关键线路的工作,合理利用时差进行适当调整。在流程中标注了各环节容易发生的问题和复核管理的要点,实现了设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工程变更的大幅减少。在开展全过程设计优化管理工作的同时,强化了技术风险管控和开发质量管理管控。
总结与展望
本项目成功解决了大型公建绿色低碳、智慧运维等问题,创造了奥运场馆智能化改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北京经验”,为推进北京公共建筑智慧化改造运营的模式探索提供了参照。
在鸟巢智慧场馆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深入贯彻落实“六大控制七个零”标杆模式,充分发挥同方数智化总集领域的技术优势,将同方威视安检产品、洁净防疫产品成功应用于鸟巢,将鸟巢打造成集中展示同方科技的最佳舞台。(本文为中核集团2023年工程项目管理高级研修班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