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题壁上韦偃画马歌》:诗圣笔下的画马传奇
杜甫《题壁上韦偃画马歌》:诗圣笔下的画马传奇
杜甫的《题壁上韦偃画马歌》是一首赞美画家韦偃画技的诗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唐代绘画艺术的成就,也体现了杜甫作为"诗圣"的艺术鉴赏力。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
杜甫〔唐代〕
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
戏拈秃笔扫骅骝,欻见骐驎出东壁。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
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
注释
韦偃:唐代画家,善画马。题壁上,唐人好在墙壁上作画或题诗,这里的壁,就是草堂的墙壁。
别我:向我告别。有所适,要到其一地方去。安史之乱,造成“天下学士亦奔波”的局面,名画家也四处漂泊。韦偃离开成都,大概也是为了谋生。
怜:爱。韦偃知杜甫爱他的画,故一来告别,二来作画留迹。
赏析
诗中首先用“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渠画无敌”两句,开门见山地指出韦偃要离开成都到别的地方去,所以他特别到草堂来向诗人辞行;而画家也十分清楚地知道,杜甫喜欢他所作的画,这是因为他的绘画技艺,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当时还没有人能与他相匹敌。这就非常概括地对韦偃高超的画技做出了恰当的评价,说明这位画
画家韦偃的画技确实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接着用“戏拈秃笔扫骅骝,欻见骐驎出东壁”两句,具体描写韦偃作画的情景和效果。他似乎漫不经心地拿起一支秃笔,在东墙上随意涂抹,却立刻出现了一匹神采飞扬的骏马。这种传神的描写,不仅表现了画家技艺的高超,也反映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生动的表现力。最后用“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四句,进一步赞美韦偃画马的生动逼真。他画的马不仅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而且仿佛具有了生命,能够感受到它们的呼吸和动作。在战乱频仍的年代,诗人感慨地问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拥有这样一匹千里马呢?它不仅能与人同生共死,更能为国家建功立业。这种感慨,既是对画家技艺的赞美,也是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