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蜀绣非遗传承人陈红英:用针线勾勒多彩人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蜀绣非遗传承人陈红英:用针线勾勒多彩人生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damaowong.com/archives/145.html

临近年关,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的蜀绣非遗传承人陈红英愈发忙碌。“今年新春订单格外多,能明显感觉到大家对蜀绣的关注度在显著提升。”陈红英这样说道。


图为陈红英在蜀绣工作室绣制熊猫作品。(受访者供图)

走进陈红英位于乐至县的工作室,只见绣面上一朵朵荷花花蕊含苞待放,那细如发丝的绣线在她手中仿佛被赋予了无穷的生命力。她就像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一幅幅蜀绣作品在她手中诞生,同时也绘制出了自己的蜀绣人生。

在选稿方面,陈红英可谓是酷爱刺绣并且融合各家之长。“这些是不是双面绣?”“两面图案是一样的吗?”2024年11月,一幅双面绣着国宝熊猫的蜀绣作品亮相2024全球熊猫伙伴大会。萌态可掬的熊猫形象以及波光粼粼的缎面,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也吸引了正在参会的知名视频创作者李子柒的目光。作为这幅作品的创作者,陈红英介绍说,熊猫是蜀绣中常见的题材,展会上的熊猫绣品采用的是双面绣法,正反两面都整齐匀密、灵动自然。

陈红英自幼就对刺绣有着浓厚的热爱,奶奶和母亲是她刺绣的启蒙老师。“从记事起,看着奶奶一针一线地绣,绣出的花和动物都栩栩如生,感觉特别神奇,就像神笔马良一样,于是就渐渐爱上了刺绣。”陈红英回忆道。十多岁时,她就开始自己尝试刺绣,但效果总是差强人意。2008年,陈红英独自前往成都,拜蜀绣大师曾祥芬为师,系统学习蜀绣。

长期沉浸在蜀绣的世界里,陈红英深知传统绣法的优势和可改进之处。“蜀绣的特点是线片光亮,稀不漏底,密不透风,车拧到家,它的基本要求很严谨,针法也很均匀,但就是绣得慢,对绣娘功底要求比较高,而苏绣的绣法速度较快,将二者融合,一快一慢之间,可以形成优势互补。”有了这个想法后,她又拜苏绣大师陈小华为师。经过多年的创新探索,她以蜀绣为主,苏绣为辅,将蜀绣和苏绣的针法相结合,绣制出的作品具有华实、光亮、平整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陈红英正在赶制的另一幅熊猫作品,她将其称为“隐形熊猫”,使用苏绣中的乱针法打底,再用蜀绣施毛针针法绣成,“最终会达到熊猫纤毫毕现的效果,哪怕是再厉害的画师也画不出来。”陈红英充满信心地说。

湘绣、蜀绣、粤绣、苏绣并称为我国四大名绣,在陈红英看来,不管是蜀绣施毛针,还是湘绣鬅毛针等,各个绣法之间有重叠有交互,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取其精华,通过绣法之间的交流互鉴,助力艺术本体的创新衍变。

在构稿方面,陈红英有一个3D真人绣的成功尝试,那就是让元帅“活”起来的《帅将流芳》。“刺绣最重要的是构稿,所谓思路决定出路,构稿是一幅作品成败的基础。以陈毅元帅为原型,用两面异形的方式创作的《帅将流芳》,是我关于3D真人绣的一次成功尝试。”陈红英表示。

在雪白的缎面上,身着元帅服的陈毅元帅神情泰然、不怒自威。几株青松、几缕寒梅点缀其间,与画中人相互映衬、意境深远。这幅宽1.4米、高2米,让陈红英引以为傲的作品,如今被收藏在乐至县中国桑都文化展示馆,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瞻仰纪念。

这一极具分量的作品背后,是陈红英长达7年的曲折创作故事。乐至县是陈毅元帅的故乡,在陈氏一族长辈的支持下,陈红英从2014年起就开始筹谋酝酿元帅的人像绣。前期,因为创作3D真人绣需要大量的资料,比如元帅的身高、画像、生活习惯等,经过几番周折,她才与陈毅元帅的家人取得联系,并获取了有关元帅的一些真实资料。同时,为了让绣品更具艺术性,陈红英巧妙地将陈毅元帅的《青松》和《梅岭三章》等诗作融入其中,以展现元帅谦虚谨慎、严于律己的形象。在技法上,陈红英融合了蜀绣、苏绣中大约30种针法,以便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元帅的风姿。

然而,就在陈红英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家庭突然遭遇变故。当时仅靠蜀绣难以维持生计,她只能外出打工,走到哪里打工就把这幅人像绣带到哪里。“家人反对我一边工作,还一边想着刺绣,但我自己心里就一个念想,无论如何都要坚持绣完。”陈红英回忆道。2021年,正值陈毅元帅120周年诞辰,陈红英终于顶住重重压力,为元帅献上了这份历时7年绣制的“生日礼物”。这幅作品也因为其人物双面绣的创新绣法,成为难得一见的精品之作。“《帅将流芳》绣的不仅仅是陈毅元帅,还有乐至人民对元帅的深深敬意。对我来说,绣的是我自己的生活,是一种精神寄托。”陈红英说道。

在刺绣传承方面,陈红英也做出了诸多努力。每逢周末,在中国桑都文化展示馆的研学基地里,总能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2024年4月,能容纳600余名学生的蜀绣研学基地迎来了第一批“小客人”,在趣味十足的刺绣体验中,延续着乐至自唐朝以来传承至今的蚕桑业基因。“蜀绣是蜀地文化的结晶,作为传承人,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更好地弘扬和发展蜀绣文化。”陈红英坦诚地说。

2022年,陈红英陆续开设了两间蜀绣工作室,发展至今,已经有专职绣娘38人,灵活居家绣娘100余名。绣娘经过培训后,可以领取材料回家缝制,按计件结算报酬,每月可增收2000 - 4000元。因为刺绣时间灵活,这种模式为当地全职妈妈、低收入妇女等群体提供了增收渠道,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

乐至县妇联主席刘春兰和陈红英有着多年的交往。陈红英回忆说,2021年,在自己刚绣完陈毅元帅像时,曾经一度想放弃刺绣,但刘春兰主动上门找她,给她做思想工作,帮助她申请“妇女创业贷款”,还为她在当地惠民帮扶中心协调出工作室,这才有了她如今蓬勃发展的蜀绣事业。

在妇联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2024年,陈红英带着乐至蜀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远赴墨尔本、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去年4月,在中国 - 新西兰浓园图像共生艺术与非遗联展暨“青龙有春满年春”成都非遗展上,她的蜀绣作品惊艳亮相海外,获得了外国友人的一致赞赏。

选稿、构稿、配线、刺绣,陈红英依旧日复一日地忙碌在绣架前,她的热爱与执着,如同那绵绵不绝的丝线,织就出如彩霞般绚烂的绣品,让蜀绣的非凡魅力传播到世间各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