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蓝色大门》:青春,摇晃着穿门而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蓝色大门》:青春,摇晃着穿门而过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124743


《蓝色大门》电影海报(图片来自互联网)

2001年,台湾导演易智言自编自导了一部电影《蓝色大门》,这部电影不仅在台湾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被誉为"引领了台湾青春电影潮流"。影片通过散文化的叙事结构、独特的美学群像和对青春的深刻书写,展现了青春期的迷茫与成长。

散文化的叙事结构

电影以孟克柔的视角开场,通过闭眼的漆黑画面,展现了她对未来的模糊认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林月珍对未来的清晰幻想,她憧憬着富太太的生活,有着糖果色般的滤镜。这种对比在影片中多次出现,展现了两个好友对未来的不同态度。

随着剧情的发展,张世豪这个"花衬衫男孩"加入了这场青春的追逐。他在操场上的阳光形象,简单而阳光,展现了青春期特有的单纯与好奇。三个主角依次出场,各自带着独特的色彩,构成了影片的主色调。

超越性的美学群像

影片中的"蓝色大门"不仅是物理空间的象征,更是一个隐喻,代表着青春期的门槛。导演通过三个青少年和三个成年人的形象,展现了青春期的彷徨与成长。

林月珍对张世豪的迷恋近乎病态,她收集他的物品,甚至让孟克柔戴着他的面具跳舞,这种行为如同一种畸形的追星。而张世豪则是一个典型的青春期男孩,他考虑的事情很简单:不喜欢游泳,想要谈恋爱,尿尿会分叉。他的纯真与孟克柔的早熟形成了鲜明对比。

孟克柔早早地经历了自我身份的怀疑和重构,她对性取向的困惑让她比其他人更早陷入忧郁之中。她在墙上写下"我是女生,我爱男生",但当写到"我爱"时就停顿了,这种内心的纠结与迷惘,展现了青春期特有的矛盾与挣扎。

回归日常的青春书写

《蓝色大门》没有采用常见的青春片叙事模式,而是以青少年的视角观照自身,展现了青春期特有的"异质性"。校园变成了一个"异质空间",呈现出看似常规却又超验的情感,同性取向与异性好感交错吸引,情感内里有诸多复杂的层面。

影片中,沙滩、夏天、泳池等元素,成为了青春的符号。但相较于充斥着呐喊与狂奔的热血青春,《蓝色大门》更多地展现了青春期的内敛与含蓄。那些无法明说的悸动,藏在夜晚蓝色池水的波光粼粼中,泳池、朝会、墙角的涂鸦依旧,孟克柔与张士豪变成了不一样的大人,台湾电影与社会亦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