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含氧氟化物电解质突破:实现安全高性能固态电池
新型含氧氟化物电解质突破:实现安全高性能固态电池
近日,东京理科大学与株式会社电装的研究团队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他们发现了一种新型含氧氟化物固态电解质,这种材料不仅具备高导电性,还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开发高性能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开辟了新路径。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以其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液态电解质,不仅不易燃烧,还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离子转移数。然而,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导电性较低,且难以实现良好的电极-电解质接触,一直是该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
基于硫化物的固态电解质虽然导电性较好,但与湿气反应会产生有毒的二硫化氢气体。因此,开发一种在空气中既导电又稳定的非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对于实现安全、高性能、快速充电的全固态锂离子电池至关重要。
这项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化学材料》杂志上,由东京理科大学的藤本健次郎教授与株式会社电装的吉田周平共同完成。研究团队对这种含氧氟化物的结构和成分进行了深入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Rietveld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和选区电子衍射等多种技术手段。
研究结果显示,新材料在室温下的体离子导电性高达7.0 mS cm⁻¹,总离子导电性为3.9 mS cm⁻¹,远超已知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导电性能。其离子传导激活能极低,即使在-10°C的低温环境下,导电性也与室温下常规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相当。此外,该材料在100°C以上的高温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导电性,工作温度范围覆盖-10°C至100°C。
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相比,基于氧化物的全固态电池不仅消除了电解质泄漏的风险,还避免了硫化物电池可能产生的有毒气体问题。这种新材料的高度稳定性使其在安全性要求极高的领域(如飞机)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同时其高温工作能力和快速充电特性也使其非常适合电动汽车等高容量应用场景。此外,该材料在电池小型化、家用电器和医疗器械等领域同样展现出巨大潜力。
东京理科大学的藤本健次郎教授表示:“我们发现的这种氧化物固态电解质,不仅具备高能量密度,还非常安全可靠。它在空气中的稳定性良好,离子导电性更是超越了已知的氧化物固态电解质。这种材料在宽温域内的优异性能,预示着其在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