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忧 AI 削弱孩子思考力?正确的用法能助力拓展思维边界
担忧 AI 削弱孩子思考力?正确的用法能助力拓展思维边界
随着人工智能(AI)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师开始担忧:AI是否会削弱孩子的思考能力?对此,教育专家指出,关键不在于是否使用AI,而在于如何正确使用AI。
用法不当才会产生负面效果
在使用AI进行搜索时,如果只是简单地提出封闭性问题并获取答案,那么AI确实可能成为学习的障碍。然而,如果将问题转化为开放性问题,或者让AI帮助提出更多拓展思考的问题,那么AI反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辅助写作方面,担心孩子用AI代写作文偷懒?可以将任务改为让孩子提交一份他和AI共同完成作文的聊天记录。作文需要由AI来写,孩子要对AI的作文进行点评批改、让AI迭代出更好地文章。对话记录里孩子能否说清楚AI写的作文哪里好哪里不好、要怎么改(孩子可能还得给AI做示范),才是评价的关注点。
担忧源于未看到新可能
认为让AI帮助省略思考的任何一个步骤都会有负面作用,和认为用计算器帮助做算术题、让翻译帮助读写英文会有负面作用,其实是一回事。关键在于:省下来的时间和力气,到底用来干嘛了。
如果省下时间不动脑子不精进,大脑得到的锻炼变少,确实思考能力会退化。但如果我们让AI带着我们做更多更费力气更高级的思考呢?
在人机共生挑战中,孩子们不是简单地让AI“帮我想100个XXX的点子”,而是先要求AI用Robert Crawford的特征列举法给出不同的头脑风暴维度,再用zoom-in的方式去寻找更多点子。在这过程中孩子感受到“AI帮我把注意分成小小小小的部分”更有章法地去想点子,这当然是加强而非“省略了思考的步骤”。
时代变迁带来能力需求变化
AI时代,对人类能力的要求,也会发生非常大的改变。艺考生苦练的运笔技法重要吗?更重要的是审美品味和自己独特思想的表达。LeetCode上刷算法题的能力重要吗?对绝大多数程序员来说,精准理解需求且用恰到好处的方式搞定需求才会是核心竞争力。
生物进化跟不上技术迭代
即便我们看到了新可能,也认识到AI时代需要的底层能力的变化,行动上要做出改变也依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者以自己使用Kindle和AI写作的经历为例,说明了技术变革带来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
保持好奇,保持开放心态。我们需要为孩子们寻找更多借助AI拓展思维边界的方式。等真能做到人机共生了,一定会比单纯的人肉或单纯的AI,要精彩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