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10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10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renrendoc.com/paper/390591793.html

教学设计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围绕“100以内的退位减法”展开。具体内容包括:理解退位减法的概念,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数感,使学生能够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发展逻辑推理能力,通过100以内退位减法的练习,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重点

  • 理解退位减法的概念:通过具体实例,如从10减去7,帮助学生理解当被减数的个位数小于减数的个位数时,需要从十位数借位。
  • 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步骤:强调先从十位数借位,再进行个位数的减法计算,例如,从17减去5,先从十位借1,变为7减去5,再从十位的1变为0。
  • 运用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设计贴近生活的情境题,如计算购物找零,让学生学会应用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 退位减法的概念理解: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十位和个位之间的借位关系是一个难点。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如使用计数器或实物,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 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学生可能难以记住和正确执行借位后的计算步骤,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教师的示范来强化。
  • 退位减法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学生可能难以将抽象的退位减法计算与具体的生活情境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逐步引导和举例说明来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点。

教学资源

  • 软硬件资源:实物教具(计数器、小棒、数字卡片)、电子白板、计算机
  • 课程平台:人教版数学在线教学平台
  •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视频、在线练习系统
  • 教学手段:实物操作演示、小组合作学习、游戏化教学活动

教学流程

1. 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10以内减法吗?谁能给我举个例子?”
  • 学生举例说明10以内减法。
  •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100以内的退位减法,它和10以内减法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探索吧!”
  • 展示一幅简单的购物找零图,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明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2元,他应该找回多少钱?”

2. 新课讲授(用时15分钟)

  • 讲解退位减法的概念

  • 教师展示“17-5”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个位数不够减的情况。

  • 学生尝试自己完成“17-5”的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 教师总结:“当个位数不够减时,我们需要从十位数借位,变成10个一,然后再减去个位数。”

  • 演示退位减法的计算步骤

  • 教师使用计数器或小棒演示“17-5”的计算过程,强调先从十位借位。

  •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进行“17-5”的计算。

  • 教师总结:“计算退位减法时,先从十位借位,再进行个位数的减法计算。”

  • 练习退位减法

  • 学生独立完成“18-7”、“19-8”等退位减法的练习。

  • 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确保学生理解并正确运用退位减法。

3. 实践活动(用时15分钟)

  • 实物操作

  • 学生使用计数器或小棒进行“17-5”的实物操作,加深对退位减法的理解。

  • 小组合作

  •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完成一张包含多个退位减法问题的练习纸。

  • 小组内互相检查答案,教师巡视并解答疑问。

  • 游戏化教学

  • 教师组织“抢答退位减法”游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4. 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 退位减法的概念

  • 学生讨论:“为什么在退位减法中需要从十位借位?”

  • 举例回答:“因为个位数不够减,所以需要从十位借一个十,变成十个一,然后再减去个位数。”

  • 退位减法的计算步骤

  • 学生讨论:“退位减法的计算步骤是怎样的?”

  • 举例回答:“先从十位借位,个位数变成10,然后进行个位数的减法计算。”

  • 退位减法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 学生讨论:“如何用退位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举例回答:“比如计算购物找零,我们可以用退位减法来计算找回的钱数。”

5. 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 学生回答:“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退位减法。”
  • 教师总结:“退位减法的关键在于理解借位和计算步骤,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练习,能够熟练掌握退位减法。”
  • 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步骤,难点是理解十位和个位之间的借位关系。”
  •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计算能力提升
  • 学生通过学习100以内的退位减法,能够熟练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提高了他们的基本计算能力。
  • 例如,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27-14”的计算,从之前的逐步计算发展到能够直接心算。
  1. 数感增强
  •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应用,增强了他们对数位的感知能力,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 学生能够理解个位和十位之间的借位关系,认识到十位和个位共同构成了一个两位数。
  1. 逻辑推理能力发展
  • 学生在解决退位减法问题时,需要运用逻辑推理来判断何时需要借位,何时可以直接相减。
  • 例如,在解决“35-19”时,学生需要判断个位数的5是否够减去个位的9,从而决定是否从十位借位。
  1. 问题解决能力提高
  • 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的应用题,如购物找零、时间计算等,学会了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 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小明有25个气球,给了小华9个,还剩多少个?”这类问题。
  1. 学习策略掌握
  • 学生在学习退位减法的过程中,学会了使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如制作思维导图、使用计算工具等。
  •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难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策略。
  1. 自主学习能力增强
  •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如独立完成练习题、查阅资料等,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 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主动寻求帮助,如向同学或教师请教,提高了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交流与合作能力提升
  • 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和协作。
  • 学生能够尊重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共同完成任务。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
  • 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

重点题型整理

  1. 基础退位减法计算题
  • 题型示例:计算以下退位减法:
  • 24-15=?
  • 38-27=?
  • 52-39=?
  • 答案示例:
  • 24-15=9
  • 38-27=11
  • 52-39=13
  1. 生活情境中的退位减法应用题
  • 题型示例:小明有18个苹果,他吃了5个,还剩多少个?
  • 答案示例:小明有18个苹果,吃了5个,剩下18-5=13个苹果。
  1. 退位减法与加法的综合题
  • 题型示例:小华有20个铅笔,他给了小刚8个,然后又买了3个,现在有多少个铅笔?
  • 答案示例:小华原本有20个铅笔,给了小刚8个,剩下20-8=12个。然后他又买了3个,所以现在有12+3=15个铅笔。
  1. 退位减法与时间的计算题
  • 题型示例:小猫上午10点起床,到下午3点一共睡了多少小时?
  • 答案示例:小猫上午10点起床,下午3点睡觉,所以一共睡了3-10=5小时。
  1. 退位减法与找零问题的应用题
  • 题型示例:妈妈买了一个书包,标价85元,她给了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
  • 答案示例:妈妈买了一个书包,标价85元,给了售货员100元,找回100-85=15元。

板书设计

  1. 退位减法概念
  • 知识点:十位、个位、借位
  • 词:退位减法、十位、个位、借位
  • 句: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借位,变成10个一,再减去个位数。
  1. 退位减法计算步骤
  • 知识点:先借位、后减法
  • 词:先借位、后减法、个位数、十位数
  • 句:计算退位减法时,先从十位借位,再进行个位数的减法计算。
  1. 退位减法应用实例
  • 知识点:实际情境应用
  • 词:实际情境、购物找零、时间计算
  • 句:通过实际情境的应用题,如购物找零、时间计算等,运用退位减法解决问题。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 完成课本中“100以内的退位减法”相关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应用题,共计10道题。
  2. 选择5道题目进行计算,并将计算过程详细写出来。
  3. 设计一个简单的购物场景,使用退位减法计算找零问题。

作业反馈

  1. 批改作业时,首先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退位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步骤。
  2. 对于基础计算题,重点关注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如“24-15”是否正确计算出结果9。
  3. 在应用题中,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将退位减法应用于实际问题,如“小明有18个苹果,他吃了5个,还剩多少个?”是否能够正确计算出剩余的苹果数量。
  4. 对于学生的错误,及时指出错误原因,并提供改正的方法。例如,如果学生在计算“38-27”时出现了错误,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检查是否正确从十位借位。
  5. 对于学生的进步,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如果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色,可以给予口头表扬或小奖励。
  6. 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能力,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练习和个别辅导;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题目。
  7.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作业交流,让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相互学习和启发。
  8. 对于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在下一节课的开头进行集中讲解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9. 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培养自我监控学习的能力。

教学反思与总结

这节课上了下来,我真是觉得有得有失啊。首先得说说教学方法,我发现我在讲解退位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步骤时,用了实物教具和计数器,这样学生们直观地理解了借位的过程,效果还是不错的。不过,我在演示的时候可能讲得有点快,有几个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还是有点跟不上。

然后是策略,我觉得小组合作学习这部分做得还可以。学生们在小组里互相帮助,共同完成练习题,这种互动挺有成效的。不过,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里讨论的声音太大,导致其他小组的孩子们有些分心。下次我得提醒他们注意纪律,确保每个小组都能有效合作。

管理方面,我得承认,我可能没有很好地控制课堂纪律。有几个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太集中,我需要在这方面下点功夫。比如,我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们在活动中保持专注。

说到教学效果,我觉得学生们在计算能力上有了明显提升。他们能够熟练地进行退位减法计算,这在之前的练习中是不常见的。情感态度方面,学生们体验到了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他们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