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为什么响屁不臭,臭屁不响?一文读懂放屁背后的科学原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为什么响屁不臭,臭屁不响?一文读懂放屁背后的科学原理

引用
1
来源
1.
https://static.nfnews.com/content/202407/26/c9152763.html

放屁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为什么响屁不臭,臭屁不响?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人。本文将从屁的成分、产生原因以及健康影响等方面,为您揭开这个令人尴尬但又不得不面对的生理现象。

屁的成分是什么?

“屁”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这些“臭”气含量虽少却威力十足,其中味中之王就是→硫化氢,如果“硫化氢”含量多,气味自然不言而喻。
氮气、氢气、二氧化碳、甲烷以及氧气总共占到99%以上,这些气体都是没有味道的。真正的臭味来源于占比不足1%的氨、硫化氢、粪臭素、挥发性胺、挥发性脂肪酸等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

屁是怎么产生的?

  • 长时间张嘴说话或吃东西过程中吞咽大量的空气,空气中的部分气体进入肠道变成屁。
  • 吃进去的食物里有部分细菌在人体内发酵产生气体。
  • 血液循环中代谢的废气。

为什么响屁不臭,臭屁不响?

放屁声音的大小由气体的量、气体从肛门排出的速度、括约肌的紧缩程度等因素所决定。
响屁不臭:经过吞咽进去的气体是无味的,量比较大,如果不掺杂太多其他成分,则放出的屁就不会有很大味道。
臭屁不响:由细菌产生的有气味的气体通常量比较少,不足以产生响声,所谓“臭屁不响”。
臭屁不响也可能是当肠道排泄物增多时,肠道不通畅,气流较缓便不会太响,其含有的臭味元素也会增多(一般放臭屁时多数要便便了)。

屁多、屁少、屁太臭都不够健康

放屁过多

  • 饮食不良
    放屁的次数与饮食习惯和进食速度有很大关联。平日生活中如果食用过多产气的食物,或吃饭速度过快,都会增加放屁次数。
  • 肠胃功能失调
    胃肠炎、大肠炎等患者,在消化食物时,食物无法及时吸收,就会在身体里存储大量难闻气体,随着肠道挤压气体排出体外,就会增加放屁次数。
  • 便秘
    长期便秘的人,粪便无法及时排出,长时间堆积在肛门附近,就会导致气体大量堆积,从而放屁次数也随之增多。

放屁太少
正常情况下,不存在从来不放屁的情况,因为即使是睡眠当中,人也可能不自觉地排出多余气体。

  • 如果是新生儿从来不放屁,有可能是肛门闭锁症。
  • 成年人如果3天没有排气、排便,就要及时就诊查看了,可能有肠道异常堵塞、痔疮、肠梗阻或肿瘤的情况发生。

屁太臭

  • 腥臭的屁
    屁带有腥臭味,还伴随着血便、柏油样便,则可能提示消化道出血,或消化道系统恶性肿瘤。
  • 恶臭味的屁
    屁有浓郁的恶臭,且伴有腹部绞痛、发热、甚至脓血便等症状,则可能与肠道细菌感染有关。如溃疡性肠炎、出血性小肠炎等。

如何实现“高质量”放屁?

臭屁令人尴尬,还是响屁令人尴尬?答案想必都是后者。如果不想放响屁,可以适当减小通气速度。

  • 心平气和,慢放慢收。
  • 站着或蹲着比坐着噪音要小(所以侧身放屁的人真的很有大局观)。
  • 学会“掩耳盗铃”法,制造一些声音来掩盖尴尬。

此外,如果想减少放屁,日常饮食要注意:

  • 吃饭细嚼慢咽。
  • 少吃产气食物,如碳酸饮料、蛋清、豆制品和红肉、以及刺激性气味的食物。
  • 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喝些酸奶,改善肠道菌群状态。

切记,最好不要憋屁。
憋回去的屁并不会凭空消失,反而会通过口气的方式排出体外。所以,经常憋屁的人容易出现口臭。同时,憋屁的时候,肛门将承受很大的压力,不利于肛门的健康,易导致痔疮等疾病的发生。

本文原文来自南方+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