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科普】气温升高 当心“水中毒”
【急救科普】气温升高 当心“水中毒”
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们在大量饮水的同时,也要警惕"水中毒"的风险。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水中毒"的成因、症状以及预防措施,帮助您在炎炎夏日既能补充水分,又能避免健康隐患。
都说多喝水有益身体健康
喝了怎么还会中毒呢?
“水中毒”主要是:一次或短期内饮用太多水,机体所摄入水总量大大超过排出水量。过多的水分没办法通过尿液排出,留在体内导致血液里的钠离子浓度降低,出现了稀释性低钠血症,也就是水中毒。
根据程度,可分为急性水中毒和慢性水中毒两类。程度较轻者,停止水分摄入,排除体内多余水分后,即可纠正;严重者,可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损伤或死亡。
急性水中毒主要症状:
精神神经表现:头痛、精神失常、定向力障碍、共济失调、癫痫样发作、嗜睡与躁动交替出现,甚至昏迷。
颅内高压表现:头痛、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呼吸抑制、心率缓慢等。出现上述症状时,请及时拨打120。
慢性水中毒主要症状:
- 体重增加、易疲倦、表情淡漠、恶心、食欲减退、头痛、嗜睡、神志错乱、谵妄、抽搐、昏迷。
电话接通后
我们应该简要说明以下情况:
病人姓名、年龄、性别、患者所在位置,多长时间内大约喝了多少毫升的水,这中间上了几次小便,现在有哪些症状等。同时,我们可以根据尿液的颜色来判断饮水量。
预防永远比治疗重要
我们应该怎么预防水中毒的发生呢?
及时补充盐分。
适当饮用一些淡盐水,补充人体排出大量汗液带走的无机盐。在500毫升饮用水中加入1克盐,不仅可以补充身体的需要,同时可以防止电解质紊乱。少量多次。
口渴时不能一次猛喝,应少量多次,这样更有利于人体吸收。每次100毫升至150毫升为宜,间隔半小时。要避免喝“冰”水。
夏季气温高,人体温高,喝大量冷饮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最好不要喝5℃以下饮料。专家建议喝10℃左右的淡盐水比较好。养成主动喝水的好习惯。
每天在清晨起床后、上午10点左右、下午3-4点、晚上睡觉前这四个“最佳饮水时机”要饮用1-2杯白开水,这样很大程度上能降低结石的发生率。特殊人群控制饮水量。
有糖尿病、心脏病、肾病等的人,不能一味地参照“标准饮水量”。喝水量最好遵医嘱,以免加重心脏或肾脏负担。而当出现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