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从传承向未来
川剧:从传承向未来
川剧,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地方剧种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的出台,川剧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本文通过展现成都锦江剧场的演出盛况、青年演员的传承故事以及川剧研究院的创新实践,揭示了这一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焕发的勃勃生机。
2024年8月26日傍晚,成都锦江剧场座无虚席,观众汇聚一堂,欣赏全国首部融合川剧精髓、杂技、舞蹈与魔术的大型文旅剧目《川剧秀——传奇变脸》。此创新形式展现了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魅力。
据了解,该剧自从2011年9月2日正式演出以来演出近4000场,观演人数近120万人次,成为了成都当地一张亮眼的“文旅名片”。 作为西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地方剧种,川剧在近年来面临诸多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四川省于2024年7月29日通过了《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并将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明确了川剧保护传承合作机制的四大方面八项具体措施,并支持川渝两地合作,推动川剧在国际交流中的影响力。
方榆正在进行登台前的化妆
青年演员传承川剧技艺 台前幕后展现精湛表演
26日的演出还未正式开始,锦江剧场剧院后台早早就忙碌起来。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青年演员方榆和张笑语在演出前2个小时就已到达化妆间,耐心地进行着化妆和造型准备。
方榆在川剧《三英战吕布》中饰演吕布
31岁的方榆,已经从事川剧工作近20年。今晚的表演中,他负责饰演川剧《三英战吕布》中的吕布一角。他细致地涂抹油彩,调整头饰和盔甲,反复揣摩着每一个眼神和动作。对于他而言,每次演出都是对川剧技艺的一次展示与传承,他希望通过自己精湛的表演,吸引更多的观众喜爱川剧。
21岁的张笑语在川剧《红梅阁》中饰演浣花一角
21岁的张笑语,12岁就开始学习川剧,她在今晚的川剧《红梅阁》中饰演浣花一角,她在镜前仔细调整戏服与妆容,力求呈现出最佳状态。她相信,川剧需要通过这些传统的仪式感去打动观众,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这支传承队伍。晚上7点,随着大幕缓缓拉开,演出正式开始。观众们屏息凝神,台上的演员们则全情投入,精彩纷呈的演出让人目不暇接。方榆将吕布的勇猛和豪情演绎得淋漓尽致,赢得了满堂喝彩;而张笑语饰演的浣花,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优美的身段舞姿,将这个古老爱情故事的凄美感人之处传达得十分到位,令现场观众动容。
来自外省的18岁观众丁铖黠在导游的推荐下观看了演出。她被川剧独特的吐火、变脸技艺深深吸引,演出结束后仍然意犹未尽。她计划将这次难忘的体验带回家,向家人和朋友们推荐川剧。
川剧《尘埃落定》排练现场,这部川剧精品将于9月7日、9月8日在锦江剧场上演
川剧《尘埃落定》全力备演 条例实施助推传承与创新
27日上午,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内,众多演员正为即将上演的川剧《尘埃落定》排练。这部根据阿来同名小说改编的川剧,浓缩了原作的精华,通过人物刻画和情感展示,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与文化内涵。
这部川剧精品将于9月7日、9月8日,在锦江剧场上演。现场的演员卖力的排练,力争为广大观众献上一台“演出精彩、表演精湛、呈现精美”的艺术精品。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是国内最久负盛名的专业艺术院团之一,与上世纪最著名的川剧班社“三庆会剧社”一脉相承,几十年来,剧院创作演出了大量有特色有影响的艺术作品,如传统大戏《白蛇传》、《夫妻桥》、《柳荫记》等诸多优秀剧目。历年上演剧目近900出,每年送戏到学校、社区、部队、农村惠民和其他日常演出超过500场,并与我市20多所大、中、小学建立普及培训基地。近五年来,年均演出量已达600余场,每年观众均达20余万人以上。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内,数十名川剧演员正在排练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院长蒋明睿表示,《条例》的颁布为川剧振兴提供了坚实保障,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将继续培养人才并打造更多经典剧目,力争在2025年中国艺术节上展现川剧的风采。此外,成都计划建设“成都川剧艺术博物馆”,通过沉浸式体验将川剧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助力其成为新的文化地标。 随着《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的施行,川剧的传承与发展进入新阶段,期待这一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焕发更大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