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头鹅养殖技术全攻略
狮头鹅养殖技术全攻略
狮头鹅是一种优质的肉鹅品种,其养殖技术对于保证鹅的健康成长和提高养殖效益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狮头鹅从育雏到成鹅的整个养殖过程,包括育雏前的准备工作、饲养管理技术和疫情的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育雏室设计:根据饲养规模设计育雏室的大小,一般在3周龄内每15-20平方米的室内面积可饲养一定数量的雏鹅(包括通道、工具放置空间),同时要求良好的通风条件。
保温设备配置:目前常用的保温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自温法,即利用行李箱等设施并加盖被褥等覆盖物来保温,这种方法适用于小规模饲养。另一种是人工予温法,可通过坑火、煤炉、红外线灯、电热管或电热板等热源来达到保温目的。其中,网上离地饲养红外线灯保温法较为实用。具体做法是用14号铅线制作1.7cm x 1.7cm网孔的网床,每栏尺寸为140cm x 130cm,网高40cm,四周铁栅高35cm,用织布包围,每栏配备250瓦红外线灯泡。
工具配置:以每栏网为单位,需配备水槽(小鸡饮水器)2个、料槽(大鸡料槽)2个、塑料布(喂食用)50cm x 50cm 2张、厚布或织造布(保温用)2.2m x 1.4m 1张。
消毒工作:所有设施配置完成后应立即进行清洁消毒,推荐使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进行熏蒸消毒。
青饲料种植:如有条件,可种植青饲料以供鹅食用。
场地配置:大雏鹅舍、水面和运动场的配置比例建议为2:1:1。
饲养管理技术
- 育雏期管理:刚出壳的鹅对外部环境适应性较差,需要保证适宜的温湿度环境。
分组管理:采用网上饲养法,每个网床分为两个小格,每格可饲养25只小鹅。从第二周开始拆除中间隔栏合并为大栏(共50只),根据天气状况和鹅的成长情况适当调整密度。
保温与防湿:通过红外线灯泡进行保温,同时采取措施解决保温与防湿之间的矛盾。例如,调整适宜的密度、观察鹅的行为反应调节温度、保持室内干燥等。
中雏期管理:小鹅脱温后进入中雏期,此时应将鹅从网上转移到地面饲养。中雏期是鹅骨架和羽毛生长的关键时期,应让鹅在晴天时到室外池边活动和洗澡,以增强体质。
育肥期管理:狮头鹅养至9周龄后,主翼羽已长至10-15厘米,可转入育肥期。主要通过限制活动范围和热量摄入来达到育肥效果。具体方法包括适当增加饲养密度、限制供水时间等。育肥期一般持续10-15天即可上市。
疫情的预防和治疗
养鹅场需要做好日常的环境清洁卫生和定期消毒工作,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重视常见病的预防工作。
鹅流感:鹅流感是鹅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可通过母鹅免疫产生抗体传递给后代,或在5-7日龄注射弱毒疫苗,15日龄加强免疫。
鸭瘟病:20日龄以上的鹅易感染鸭瘟病,可通过12日龄和21日龄两次免疫接种来预防。
啄癖:网上饲养时易发生啄癖,原因可能包括光照过强、密度大、温度过高或微量元素缺乏等,应及时分析原因并处理。
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可以有效提高狮头鹅的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