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工程领域新型骗局层出不穷,从业者速看防范秘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工程领域新型骗局层出不穷,从业者速看防范秘籍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98109

近年来,工程领域诈骗案件频发,不法分子利用建筑公司资质虚构工程项目进行诈骗的行为日益增多。本文将从行为表现、法律条款、证据收集等多个维度,为您详细解析这一新型骗局,并提供相应的防范建议。

行为表现

  1. 虚构工程项目
  • 行为人通常会编造一个看似合理且具有吸引力的建设工程项目,例如本文开头提到的价值一个多亿的大项目。他们会详细描述项目的规模、预期收益、施工地点等信息,使被害人相信该项目的真实性。
  1. 冒用建筑公司资质
  • 诈骗者会利用合法建筑公司的资质来伪装自己。他们可能通过伪造资质文件、盗用建筑公司名义或者与内部不法人员勾结获取相关资质证明,以此来增加项目的可信度。
  1. 骗取保证金等财物
  • 以项目需要保证金、预付款等为由,诱使被害人支付巨额款项。如本文开头提到的要求支付300万保证金,一旦被害人支付了款项,诈骗者就会以各种借口拖延项目开工,最终导致被害人既无法参与项目建设,又无法追回已支付的款项。

涉及的法律条款

  1. 合同诈骗罪
    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行为定性:利用建筑公司资质虚构工程项目并骗取保证金的行为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诈骗者以签订建设工程合同为手段,冒用建筑公司名义,虚构项目事实,骗取被害人财物,属于上述条款中(一)和(五)的情形。

  1. 伪造公司、企业印章罪(若涉及)
    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规定,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行为定性:如果诈骗者在冒用建筑公司资质过程中伪造了公司印章,那么还将构成伪造公司、企业印章罪,应当数罪并罚。

  1. 诈骗罪(兜底条款)
    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行为定性:即使在某些情况下,行为人的诈骗行为不完全符合合同诈骗罪的形式,但只要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工程项目骗取财物,数额较大,仍可构成诈骗罪。

证据收集要点

  1. 项目相关文件
    收集诈骗者提供的关于工程项目的所有文件,包括项目计划书、工程图纸、招标公告等,以证明项目的虚构性。

  2. 资质证明文件
    搜集涉及冒用建筑公司资质的证据,如伪造的资质证书、授权委托书、营业执照副本等,通过专业机构鉴定其真伪。

  3. 财务交易记录
    保留所有与诈骗者的财务交易记录,如转账凭证、收据等,证明被害人支付了保证金或其他款项。

  4. 通信记录
    保存与诈骗者的所有通信记录,包括电话录音、短信、电子邮件等,其中可能包含诈骗者虚构项目和承诺的相关内容。

结论

利用建筑公司资质虚构工程项目实施诈骗的行为是一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被害人在遭遇此类诈骗时,应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司法机关应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条款对诈骗者进行惩处,以维护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和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建筑企业也应加强内部管理,防止资质被冒用,从源头上减少此类诈骗行为的发生。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