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口最新趋势:暴增9.1万人,增速全省第一
温州人口最新趋势:暴增9.1万人,增速全省第一
据省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24年浙江省人口主要数据公报》,以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24年末,温州市常住人口为985.2万人,与2023年的976.1万人相比,增加了约9.1万人。
尽管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的精准度,远远低于人口普查,数据仅供参考,但也能大致反映人口流动趋势。
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985.2万人的常住人口总量,继续位居省内第2名,仅次于杭州。约9.1万人的增量,位居全省第2名,仅次于杭州。约0.93%的增速,位居全省第1名。
在出生人口方面,温州经过连续7年下跌后,去年终于略有回升,全市辖区助产机构共出生人口5.6309万人,增加了6.42%。由于当前尚未公布各地的出生率、死亡率,暂时无法获取各地的自然增长人口与机械增长人口数据。不过显而易见的是,温州增加的9.1万人口,以机械增长为主,即大多为流入人口。
自2020年以来,温州扭转了“七普”前人口增长缓慢、机械负增长的趋势,常住人口累计增加约28.2万人,相当于增加了一个泰顺的常住人口,且以流入人口为主。尤其是在全国人口总量减少的背景下,温州也面临出生人口下降、人口自然增长低甚至负增长的问题。在此情况下,温州还能凭借人口流入迎来逆势增长,是一个可喜的成绩。
至于去年哪些县(市、区)撑起温州人口增量的主力,尚待有关部门公布进一步数据。从此前相关报道看,瓯海的人口增量、增速均在温州各县(市、区)中位居第一名。像乐清、洞头、龙湾、龙港等县(市、区),其沿海区域均有大量围垦土地,持续招引制造业企业落户,推动产业升级,也是吸引人口的重要力量。近年温州大力推动外来人口子女来温州就学,让他们成为常住人口,并在这座城市留下记忆、感情、人脉。还有一些60后在外温商,到了耳顺之年,放下了事业,回到了温州。
近年,温州提出力争在2025年实现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000万的目标,并同时实现GDP破万亿,成为“双万”城市。985.2万的常住人口,距离千万人口目标,还差14.8万,要在今年年底实现难度很大,但有望接近。正是有了千万人口目标,倒逼温州这些年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人才政策等方面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有效推动了人口增长,也为温州市民带来了对城市发展的信心。
成绩背后,温州人口增长的隐忧也不能忽视。长三角核心的高等级城市,对边缘的普通地级市,存在虹吸效应。温州在城市等级、区位等方面并不占优。中南、西南省份在“强省会”战略下,这些省会城市的崛起,也会截流一些流向东南沿海的人口。温州的出生人口总体是下滑。去年的回升,很可能是暂时的,总体下滑趋势仍难以逆转。温州人口存在差进好出现象,高端人才在流入人口中占比不高,反而存在外流现象。这不利于温州推动城市转型、产业升级。温州市区人口占比偏低,仅约三分之一,人口集聚度不足,中心城区首位度不高。这会对温州城市凝聚力、城市分类、政策审批等方面造成影响。
面对上述现象,温州应准确分析东南沿海普通地级市的利弊,有针对性地参与人口争夺战。作为普通地级市,温州应继续夯实制造业基础,率先做大人口总量,而非只盯着高端产业与高端人才,更不能“减员增效”。做大总量、自由发展,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争夺人口时,除了守住浙南闽北、中南、西南省份外,还可借助东南沿海大区位、开放水平、气候等优势,面向北方省份招引人口。为年轻人创造更好的购房、就业、发展、婚嫁、婴幼儿抚养、子女就学等一系列条件,让他们在温州安心生活,没有后顾之忧。继续推进温州大都市区主中心一体化,推动永嘉、乐清、瑞安向温州市区聚拢发展,共建大都市。
当温州做好城市建设、公共服务、产业发展,自然会产生人口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