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调贮藏技术:原理、分类与应用
气调贮藏技术:原理、分类与应用
气调贮藏技术是一种通过调节储存环境中的气体成分来延长食品保鲜期的先进技术。它通过控制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浓度,抑制食品的新陈代谢和微生物生长,从而达到延长食品保质期的目的。本文将从气调贮藏技术的起源、发展历程、原理、分类、应用案例以及未来展望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气调贮藏技术的发展历程
气调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起源于19世纪对水果贮藏的需求。早在1860年,英国一位学者就建立了一座气密性较好的苹果贮藏试验库,但这项研究成果当时未被重视。直至1929年和1933年,英国和美国才分别建立了第一座商业上尝试的气调库。1941年,美国正式将这项技术命名为“气调贮藏”。
国外气调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自20世纪以来,气调贮藏保鲜技术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美国率先将气调技术扩展到粮食的贮藏,采用气调贮藏不仅能延缓粮食的后熟,而且可以有效地控制贮藏环境中的相对湿度,以防因水分超标使谷物发生霉烂。在日本,人们利用有透气性的尼龙袋来保存米谷,通过向袋内充进CO2气体后加以密封,使谷物进入冬眠状态,达到长期保鲜的效果。
国内气调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国内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气调贮藏保鲜技术,并结合国情进行技术开发。经过反复实践,我国科研人员形成了自主创新建库技术,解决了砖结构储库的气密技术关键,精化了技术设备配置,优化了调气工艺。储库降氧采用先进的碳分子筛物理吸附方式,对储藏的果蔬无任何负作用,完全达到绿色食品的要求,并取得了专利。
气调贮藏保鲜技术的应用
气调贮藏保鲜技术在果蔬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通过调节库内气体成分,可以有效地延长果蔬的保鲜期,同时提高果蔬的品质。气调贮藏不仅可以降低果蔬的呼吸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还可以抑制果蔬病害的发生,从而保证果蔬的品质和新鲜度。
气调贮藏技术的分类
气调保鲜技术可以根据应用场景和方式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类:
气调包装:将食品放入气密性包装材料中,通过调节包装内的气体环境来延长食品保鲜期和保存期。常用的气体环境包括二氧化碳(CO2)、氧气(O2)和氮气(N2)等。
气调库:是一种用于储存和保鲜食品的专用仓库。在气调库中,可以通过调节库内的气体环境来延长食品的保鲜期和保存期。根据库内气体环境的调节方式,气调库可以分为自发气调库和机械气调库。
气调设备:是一种用于调节气体环境以延长食品保鲜期和保存期的设备。根据应用场景和功能的不同,气调设备可以分为气体混合设备和气体调节设备。
气调贮藏技术的原理
气调贮藏技术的原理是通过调节贮藏环境中的气氛,使其符合食品保鲜要求。常用的气氛有喘息性气氛、保护性气氛和混合气氛等。喘息性气氛是指贮藏食品时,将氧气浓度降到合适的水平,以抑制食品的新陈代谢和细菌的生长;保护性气氛是指在食品表面覆盖一层惰性气体,如氮、二氧化碳等,以防止空气进入,避免氧化变质;混合气氛则是将两种或多种气体混合,达到最佳的保鲜效果。
气调贮藏技术的应用
气调贮藏技术广泛应用于肉类、水果、蔬菜、海鲜等食品贮藏和运输中。例如,将新鲜肉类放置在具有喘息性气氛的封闭容器中,可以防止氧化变质和微生物生长;将有害气体从果蔬产生的气氛中排出,可以减少采后腐烂和营养流失;在运输中,使用气调贮藏技术可以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口感,提高市场竞争力。
气调贮藏技术的优势
与传统的保存方式相比,气调贮藏技术具有许多优势。首先,它能够延长食品的保鲜期,减少食品的损失和浪费,降低成本;其次,它可以保持食品的品质和口感,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此外,它还具有环保、健康等方面的优势,因为它不需要添加化学防腐剂和保鲜剂,对人类和环境的安全性较高。
气调贮藏技术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气调贮藏技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按照不同的食品种类和贮藏要求,选择适当的气氛;其次,要控制气氛浓度和温度,避免出现过冷或过热等情况;最后,要保持容器内的环境干燥、清洁和密封,避免异味和污染。如果能够严格遵守这些要求,就可以充分发挥气调贮藏技术的优点,实现食品保鲜和增值的双重目标。
气调贮藏技术的未来展望
气调贮藏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健康的食品保鲜方法。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并具有许多优势。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气氛和温度,保持环境密封和清洁等事项。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气调贮藏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