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针灸后越来越痛
为什么针灸后越来越痛
一般情况下,针灸后疼痛加剧的原因可能是穴位反应、肌肉收缩与乳酸堆积、穴位皮炎、皮神经损伤、肌肉劳损等。具体分析如下:
1、穴位反应
针灸后,患者可能会感到穴位处轻微的酸、麻、胀、痛感,这是由于针灸刺激穴位时的正常生理反应,表明针灸正在产生其应有的效果,促进气血的流动和身体的自我修复。这种短暂的不适感通常在几个小时到几天内会自然消退。针灸后,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症状。
2、肌肉收缩与乳酸堆积
针灸刺激穴位会引起肌肉收缩,导致乳酸堆积,从而引发肌肉酸痛的症状。这种疼痛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适当休息后即可自行恢复。在进行针灸治疗前,患者应告知医生自身的身体状况和过敏史,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穴位和刺激强度。
3、穴位皮炎
穴位皮炎可能与皮肤屏障受损后,细菌容易侵入伤口内部,引发炎症反应有关,炎症引起可能会红肿、热痛等不适症状。伴随症状还可能有瘙痒等。可遵医嘱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乙氧苯柳胺软膏等药物进行抗炎治疗。
4、皮神经损伤
皮神经损伤可能是由针刺深度不当或穴位选择不准确导致的。皮神经损伤后,神经传导功能异常,引起刺痛感和烧灼感。可能伴有麻木、感觉减退等症状。如果是轻度的皮神经损伤,可通过冷敷来减轻肿胀和疼痛;如果是重度则需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维生素B12注射液等药物缓解。
5、肌肉劳损
肌肉劳损可能是针灸过程中加重肌肉紧张和痉挛引起的。肌肉在剧烈运动或长时间疲劳状态下出现损伤,针灸可能加重其紧张和痉挛。还可能会出现肌肉酸痛、僵硬等症状。可通过按摩、拉伸等方式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盐酸替扎尼定片、氯唑沙宗片、伸筋丹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针灸后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饮料,以免影响伤口愈合。还应应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