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皮内试验:原理、过程与结果解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皮内试验:原理、过程与结果解读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youlai.cn/special/ztjc/sqybzywh1k.html

皮内试验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测试方法,通过在表皮浅层注射少量药物来观察皮肤是否出现异常变化,主要用于判断是否对某些注射药物有过敏反应。本文将详细介绍皮内试验的目的、过程、注意事项以及结果解读等,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医疗检查项目。

认识检查

检查概述

皮内试验是指在表皮浅层注射少量药物来观察皮肤是否出现了异常变化,常用于判断是否对某些注射药物有过敏反应,具有操作时间短、安全性和可靠性高的优点。

检查目的

皮内试验可诊断受试者对如青霉素、链霉素、细胞色素C等注射药物以及特异性过敏原是否有过敏反应。

检查风险

1.过敏反应:若受试者对皮试药物过敏,则有可能产生皮丘增大或瘙痒、头晕、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胸闷心慌、恶心、休克等症状,故当皮试后应观察15~20分钟,当出现过敏症状时,须及时告知医生,并作相应处理。

2.出血:如操作中针尖触碰到血管可能造成试验部位少量出血,检查后及时止血即可。

检查科室

呼吸内科、儿科、变态反应科、感染科

检查费用

10~20元(一次性耗材不同可能有费用差异)

检查前

检查准备

1.清洁准备做皮内试验的前臂,保持前臂的清洁与干燥,不要涂抹药物或化妆品。

2.详细告知医生用药史、药物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

3.不要穿袖口过紧过小的衣服。

检查禁忌

以下人群不适宜进行皮内试验:

1.近期服用过激素或其它免疫抑制剂或抗组胺类药物者;

2.存在即将进行皮试的药物过敏史或严重过敏史者;

3.广泛性皮肤病患者。

检查中

检查过程

1.受试者取坐位,露出一侧前臂,屈曲放在桌面上。

2.操作者消毒受试者皮表后,一手绷紧待穿刺部位皮肤,另一只手持已抽取皮试液的注射器,使针头与皮肤成15°角刺入表皮浅层23mm,推入皮试液0.020.03ml形成圆形隆起皮丘。

不适反应

1.针头刺入皮肤时可能有刺痛感,试验结束后可消除。

2.部分受试者可能产生过敏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胸闷心悸或哮喘等。

注意事项

1.注射时受试者应尽量放松并避免摆动上臂,以免针头刺偏、刺入过深或造成出血等。

2.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及时告知医生。

检查后

报告产出时间

药敏皮内试验一般20分钟即可出结果,某些传染病筛查有时需要2~3天。

注意事项

1.皮试后有小丘隆起,切勿按压,如果局部有少许渗出也不可揉搓,以防皮肤发红,影响皮试结果判断。

2.等待结果期间,避免剧烈活动,如果受试者感到不适,如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及时与操作者或医生沟通。

3.皮试后建议原地等待20分钟应观察结果,如过时需要重新做皮试。

检查报告解读

检查所见

皮丘部位变化情况。

常见诊断

阴性、阳性、假阳性。

表示正常的结果

阴性:皮丘局部无红肿,表示受试者对该药无过敏反应。

表示异常的结果

假阳性

异常结果描述:

皮丘有红晕,直径小于1cm,提示假阳性。

阳性

异常结果描述:

皮丘局部隆起,并出现红晕。有硬块,直径大于1cm,或红晕伴伪足有痒感,甚至出现水泡或溃疡,提示结果阳性。

参考资料

[1]林润好.有效避免门诊患者皮试风险的管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0):139-140.

[2]杨帆.青霉素皮内试验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40):3143-3146.

[3]刘芳,董洁,李玉梅,李奕.青霉素皮内试验临床使用的评估及其临床价值[J].抗感染药学,2019(1):1-5.

[4]陈玉芬,苏娟娟,吴午音.统一规范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操作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9,26(13):10-11.

[5]罗红.头孢使用前是否需要皮试[J].家庭医学:下半月,2019(4):56-57.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