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医视角下老年失眠的深层机制与治疗策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视角下老年失眠的深层机制与治疗策略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09/16/15174993_1136120403.shtml

失眠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发病。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其机体生理变化不同,因此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特点也存在差异。只有辨清疾病病机的本质,才能进行正确的辨证治疗。为此,特邀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杨辉教授分享中医治疗经验。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源远流长。失眠又称不寐,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不足,入睡困难或醒后不能入睡,彻夜不眠等症状。中医对失眠的病因总结为四个方面:

  1. 情志因素:中医认为情志波动,如思虑过度、劳倦、惊恐等,都会影响心脾功能,导致心神不宁,从而引发失眠。长期的精神压力和情绪波动会损伤心脾,使心神失养,神不守舍。

  2. 饮食因素:饮食不当,如暴饮暴食、偏食肥甘厚味,会导致脾胃功能受损,产生湿热,扰乱心神。饮食不洁也会影响脾胃,导致气血生化功能不足,心神失去营养,进而导致失眠。

  3. 劳逸失调:过度劳累或过度安逸都不利于健康。劳累会耗伤气血,尤其是心脾之血,使心神失养;而过度安逸则可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心神不宁。

  4. 病后体虚:大病之后或体质虚弱,会导致气血不足,心神失去滋养,从而引起失眠。此外,心虚胆怯等体质因素也是失眠的潜在原因。

失眠的病机

失眠(不寐)的病机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1. 阴阳失调:中医强调阴阳平衡,阴阳失衡被认为是失眠的根本原因之一。正常情况下,夜晚阳气应该内收,阴气为主,人就能够安睡。如果阳气过盛或阴气不足,导致阴阳失衡,人体就难以入睡。阴阳失调与多个脏腑有关,尤其是心、肝、胆、脾、胃、肾的功能状态。例如,心火亢盛可能导致心神不安,肝郁化火可能引起情绪波动,痰热内扰可能干扰心神,这些都会导致失眠。

  2. 脏腑功能失调:失眠与特定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中医认为心藏神,肝主疏泄,胆主决断,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肾藏精。当这些脏腑功能失调时,就可能导致失眠。如心脾两虚可能导致心神失养,心胆气虚可能导致心神不安。

  3. 气血亏虚: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不足会导致心神失去滋养,从而引起失眠。心血不足可能导致心神无法得到充分的营养,脾气虚弱可能影响气血的生成,进而导致心神不宁。

在辨证分型方面,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将失眠分为不同的证型,包括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心胆气虚型,肝郁化火型,痰热内扰型等,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对于失眠患者,中医会通过细致地辨证来决定治疗方案。辨证的关键在于分析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以及脉象,从而确定失眠的证型。中医将失眠主要分为虚证和实证两大类。

虚证通常指的是身体气血或阴阳不足,其失眠症状表现为心悸、感到精神疲惫、乏力、面色苍白,舌质淡,脉象细弱。这些症状多与心脾两虚或心肾不交有关。心脾两虚可能由过度思考或饮食不当引起,而心肾不交则可能是因为年纪增长导致的自然衰退。

实证则多由体内不适当的生理功能过剩或情绪问题引起,症状表现为情绪烦躁、口苦、便秘,舌质红,舌苔黄。实证失眠常见于肝火扰心和痰热扰心的症型。肝火扰心的失眠患者往往难以入睡或多梦易醒,情绪易怒,口干口苦,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脉象弦数。而痰热扰心的失眠则以心烦、口渴、胸闷、痰多为主,舌苔黄腻,脉滑数。心胆气虚型的失眠患者,主要表现为睡眠质量差,多梦,容易被小动静惊醒,常感心惊胆战,气短,精神不振,舌苔淡薄,脉象细弱。

在中医治疗失眠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症型会采取不同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对于虚症,中医注重补益,即补充身体所缺乏的能量,以增强体力和改善症状;而对于实证,则侧重泻实,目的是去除体内过剩的病理产物,恢复平衡。例如,肝火扰心型的失眠患者,治疗会以清肝泻火为主,使用具有清热疏肝作用的中药;痰热扰心型则以清热化痰为主,选用能化痰清热的药物;心胆气虚型的失眠,则以益气安神为主,采用能够补充心胆之气、安定心神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不仅限于中药,还会结合现代西药治疗、针灸、推拿、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以期达到调和阴阳、平衡脏腑的效果。同时,中医也非常注重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和情绪调节,提倡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这些都对改善睡眠质量有重要影响。

老年失眠患者的用药特点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包括神经系统功能的减弱,以及可能伴随的慢性疾病和精神压力,更容易遭受失眠的困扰。在门诊中,老年失眠患者占比较高,治疗时需特别注意用药特点。

治疗老年失眠的西药用药特点:使用较低剂量以适应老年人较低的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尽量缩短疗程,避免长期使用导致的药物依赖性和副作用积累;优先使用单一药物治疗,减少药物间相互作用;选择半衰期短的药物,减少白天的镇静作用;重视药物的安全性,尤其是对呼吸等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

中医治疗老年失眠则侧重辨证论治,根据患者具体症型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例如,肝郁化火型失眠可使用丹栀逍遥散加减,以解郁清热泻火;痰热内扰型失眠可采用温胆汤加减,以清热化痰安神;心脾两虚型失眠则可选用归脾汤加减,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治疗还可能结合针灸、推拿和耳穴治疗。如心脾两虚型失眠可采用归脾汤,并配合针灸治疗,刺激心脾腧、足三里等穴位;推拿则可通过按摩头部、颈部、背部等部位缓解肌肉紧张;耳穴治疗则可通过刺激皮质下、交感、心、肝、脾、内分泌、神门等穴位来辅助改善睡眠。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失眠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疗效。如患者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可在使用镇静安眠药物的同时,配合具有抗焦虑、抗抑郁作用的中药,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对于由慢性疾病导致的失眠,可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使用具有安神作用的中药或中成药,如安神补脑液、归脾胶囊等。

个体化治疗原则

在中医治疗失眠的过程中,即使患者表现出相似的症状,医生可能会根据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开出不同的药方。这是因为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原则,会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环境因素、季节变化、病情的不同阶段以及并发症等多方面因素。

首先,体质差异会影响药物的选择。不同的人体质可能偏寒或偏热,即使症状相同,也需要根据体质调整药物以平衡体内的阴阳。其次,年龄差异也很重要,比如老年人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用药时需注意保护正气,避免过度损伤身体。性别差异也不容忽视,男性和女性在生理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会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地理环境和季节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也要考虑在内。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水质等环境因素以及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都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特点,进而影响治疗策略。例如,潮湿地区可能需要加入祛湿的药材,而寒冷季节可能需要温阳散寒的药物。

病情的不同阶段也要求调整治疗方案。在疾病初期,治疗可能以驱邪为主;而在后期,则需要注重扶正和驱邪并重。同时,如果患者有多种慢性疾病和并发症,这些疾病之间可能相互影响,在治疗失眠时也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因此,中医在治疗失眠时,虽然可能面对症状相似的患者,但会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开出个性化的药方。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法,使得中医在治疗失眠方面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在当前的医疗实践中,失眠是一个日益受到重视的问题,不仅老年人,年轻人和儿童也可能受到失眠的困扰。因此,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在失眠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个体化治疗策略,针对每位患者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