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汉武帝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秦始皇、汉武帝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秦始皇的主要活动及其影响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定都咸阳。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
政治措施
秦始皇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地方设立郡和县。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影响深远。
经济措施
统一货币。把秦朝的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货币。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制度。
文化措施
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推行全国有利于政令的推行,有利于促进各族人民的交流。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
思想文化措施
“焚书坑儒”: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但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交通措施
大修驰道,拆除路障,统一车轨(六尺)。
边疆治理措施
南统越族开灵渠,北击匈奴筑长城。南征越族,北击匈奴。辽东临洮全长一万多余里。临洮辽东。灵渠漓水湘水。越族韩赵魏布币楚贝币齐刀币秦度秦量秦衡。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各地的经济的交流。
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极其深远。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但他又是残暴的封建皇帝。他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损失;横征暴敛,大兴土木,加重人民负担;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
汉武帝的主要活动及其影响
汉武帝时期,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
政治措施
(1)颁布“推恩令”:大大削弱了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
(2)加强监察制度:加强皇帝的权威。
思想文化措施
(3)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加强了皇权,统一了思想,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在全国大国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在地方设官学。
对外关系措施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与西域建立起友好关系,交往日趋频繁。同时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边疆治理措施
派卫青、霍去病率兵反击匈奴:基本解除了边患,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
汉武帝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比较秦始皇、汉武帝政绩的共同点
- 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
- 都对建立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贡献;
- 都在政治、文化、边疆治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
- 代表人物与主张:
- 孔子:“仁爱”、“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 挫折与发展:
- 挫折:秦始皇加强思想控制,将诸子百家著作焚烧和以诽谤的罪名将四百名儒生活埋。即历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
- 发展: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在全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 作用:
- 政治上: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 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提高人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 文化上:重视教育,有利于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