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宋《营造法式》中大构架的组成构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宋《营造法式》中大构架的组成构件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428/17/43806054_1121717329.shtml

宋代《营造法式》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集大成之作,其中详细记载了建筑大构架的组成构件。本文将重点介绍其中的核心组件——柱和梁栿,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些构件的特征、用途和演变。

宋《营造法式》中柱类型有副阶檐柱、殿身檐柱、殿身内柱等,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已有讲述。其中,殿身檐柱和内柱即为主殿的周圈柱和大殿内部的柱,而副阶檐柱为主殿以外的外廊柱,其中副的意思为依附,其等级和柱径低于殿身落地柱,而副阶檐柱环绕殿身一圈形成的回廊则称为“副阶周匝”。典型的案例为山西太原的晋祠圣母殿,她是现存古建筑中最早运用“副阶周匝”布局的建筑瑰宝。


柱体系示意,山西晋祠圣母殿


副阶周匝实景,山西晋祠圣母殿

宋《营造法式》中柱有几个特征:

一、柱的升起和梭柱做法

升起,当外檐柱自当心间向两侧角柱逐步升高的做法,即为升起。具体到尺寸,则为当心间的檐柱高度不动,从次间、梢间到尽间每隔一间柱高升高2寸,这样的做法可以使檐口呈现一道柔和的内凹曲线,提升建筑屋檐的美感和张力,同时还能起到提高结构稳定性的作用。但升起的做法到了明清时期已很少见。


梭柱,广州光孝寺

梭柱,指将柱子分为三段,其中柱的中段或中下段为等截面,而柱的上下段或上段通过卷杀的手法使得柱子呈现梭型,通过此种做法使得柱子额轮廓优美,线条饱满。元代以后重要建筑大多用直柱,摒弃了梭柱的做法,但明代以后南方某些建筑又复采用梭柱的造型。

二、柱子的侧脚

即将外檐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十,山墙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通过此种方式使得两侧柱身向中心聚集,相互抵紧,防止构架体系失稳,有效提高了构架的稳定性。和柱的升起不同,柱的侧脚做法一直延续至明清建筑。

梁栿

梁栿,是建筑构架中承受屋顶荷载的水平结构体系,搭设于柱子之上,在宋代称为栿,在明清时期称为梁。在宋《营造法式》中,梁栿种类主要包含檐栿、劄牵、乳栿、平梁、丁栿、抹角栿、递角栿等。

上文中我们提到,殿堂造有四种基本形式(分心槽、金厢斗底槽、身内单槽和身内双槽);而厅堂造《营造法式》则给出了多达十八种形式:十架椽屋(五种)、八架椽屋(六种)、六架椽屋(三种)、四架椽屋(四种),而如此多的形式就是通过各种梁和柱的不同组合,来达到灵活多变的厅堂布局。以下几张图片为十架椽屋、八架椽屋、六架椽屋、四架椽屋的典型案例说明,其中最底层梁栿所跨椽子的总数即为房屋架数。


十架椽厅堂,分心用三柱,五椽栿对五椽栿,简化为5+5


八架椽厅堂,分心用三柱,四椽栿对四椽栿,简化为4+4


六架椽厅堂,四椽栿对乳栿用三柱,简化为4+2

四架椽厅堂,劄牵对三椽栿用三柱,简化为1+3

厅堂和殿堂建筑所有构架类型的组合简图

上面通过简图的形式给大家大致展示了各个梁栿的分布,下面给大家详细的介绍梁栿。

檐栿

根据所经椽数不同,可分为三椽栿、四椽栿、五椽栿等等,是整个构架体系的主受力梁。

扚(zha)牵

设置于外檐柱与内柱之间,跨度为一段椽子的水平投影长,起到联系内外柱的作用,可以理解为一椽栿。劄牵的端头如果延伸到柱头铺作以外充当出跳的作用,就称为出跳劄牵,端头如果搭在驼峰之上不外伸,就称为不出跳劄牵。

乳栿

设置于前后檐柱与内柱之间,跨度为两段椽子的水平投影长,可以理解为二椽栿。乳栿的端部置于铺作之上,尾部一般插于内柱柱身,如果建筑进深很小的情况下,也会出现乳栿两端都搭在铺作之上的情况。

平梁

设置于梁栿体系最上面一层的梁,跨度为两段椽子的水平投影长,位于屋檐下部中心位置,平梁中部设立蜀柱以支撑脊槫。

以下通过河北涞源阁院寺文殊殿来给大家讲述上述木构架的细节。

河北涞源阁院寺文殊殿构架实景

河北涞源阁院寺文殊殿构架简图

丁栿

方向垂直于檐栿,与檐栿呈丁字形状,由此得名。丁栿一端设置于山面铺作或檐柱上,另一端搭设于檐栿,起到承托山面屋架荷载的作用,是庑殿顶和歇山顶山面与南北面交汇处所必须的梁栿构件。

丁栿,山西南禅寺内部

递角栿

在房屋转角部位搭设于角柱之上的45°斜梁,起到联系里外角柱,传递上部荷载的作用。

递角栿,山西佛光寺东大殿内部

抹角栿

位于角梁下部且与角梁正交,承托角梁后尾的45°度斜向梁栿构件。

抹角栿

如果按照梁架是否外露来分,则可以把梁架分为明栿和草栿。

草栿

设置于平棊和平闇之上,造型未经加工雕琢的承重梁。

明栿

即承重结构直接外露的梁栿。对于殿堂造的建筑,明栿即位于平棊和平闇之下;而对于厅堂造的建筑,常采用彻上明造,那么对应构架多为明栿。

明栿,山西佛光寺东大殿内部

如果对明栿做艺术化加工,可以做成弧线造型,往上凸起,像月牙一样,称为月梁。

月梁

月梁

以上就是宋《营造法式》中大构架的柱与梁栿,下一篇和大家一起分享宋《营造法式》中大构架的其他组成构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