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粟裕的这个建议让解放战争胜利提前了两年,什么建议?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粟裕的这个建议让解放战争胜利提前了两年,什么建议?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ECIBGJQ05563IC0.html

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粟裕将军向中央提出了一项重大战略建议,这一建议最终改变了整个战争的进程。从1948年1月到4月,粟裕通过三封密电,与中央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博弈。最终,他的坚持和勇气不仅改变了中央的决策,也让解放战争提前了两年。

在解放战争过程中,粟裕提出的关系战略全局的重要建议在十次以上。但是像这样直接全面地对全国战局和全军建设提出建议,还是第一次。据现有的档案资料表明,在“子养电”发出前后,从一月五号到三月十五号,粟裕在上报中央和华东局刘邓的四份电报当中,在华野直属队干部大会华野政治工作会议和师以上干部会议上的三次讲话中,先后七次反复阐述“子养电”的基本观点。粟裕认为,在中原战场上已经出现了反复拉锯的僵持态势,要扭转中原战局,关键在于集中更大兵力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大量的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使我军在兵力对比和技术装备上占据优势。粟裕的这份战略方案能得到中央和毛主席认可吗?

粟裕的电报很快转到了毛主席的手中,对粟裕的这份电报,毛主席十分重视,他同周恩来、陈毅等人进行了仔细的研究。经过研究,毛主席等人认为,尽管经过一九四七年一年的决战,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要变化,但是解放区的形势依旧严峻。

一九四七年三月,蒋介石的两路重兵分别对延安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发起了围剿,实施所谓闪击战,延安中央机关被迫转移。山东解放区也遭到严重破坏。华野最重要的根据地沂蒙山失守?如果不能有效分割国民党的重兵围攻,那么各个解放区就面临被各个击破的危险。正是出于对这样一种不利形式的担心,毛主席才坚持认为粟裕兵团当前应该渡江南下,继续使用游击战术,小规模骚扰敌军,使敌人防不胜防,疲于奔命,从而实现减轻各解放区压力的目的。从统筹全局的战略考虑,毛主席对粟裕的来电做出复议,中央已定的战略决策不变。六天后的一九四八年一月二十七日,中央正式电令粟裕,要他率领华野三个纵队,渡江南进,执行宽大机动作战任务。此电令强调,采取这个战略行动的意图是迫使国民党军改变部署,分散其集中在中原地区的重兵,从而缓解各解放区面临的压力。根据当前的形势,毛主席建议粟裕,尽早实施渡江,时间可在二月或五月间。接到中央和毛主席的这份复电。粟裕深深理解和感受中央调动粟兵团渡江南进的战略意图,这是完全出于配合中原战场作战,把战争引向敌人后方所布下的一个重大战略棋子。

但粟裕对这一战略能够实现的效果,依旧忧心忡忡。他认为,粟兵团渡过长江,确实吸引一部分敌人兵力,但是由于长江以南水网密布的地形条件,不利于敌人的摩托化装备、机械化主力作战。因此很难实现预定目标。

如果这一战略目标实现不了,不仅减轻延安及刘邓兵团压力的目的实现不了,而且粟兵团还有可能陷入敌军的围追堵截。这样将对解放战争的全局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为慎重起见,粟裕同参谋长陈士渠、政治部主任唐亮连夜研究之后,于一月三十一日又给中央发出一份长达两千余字的复电。在这份电报里,粟裕特地先将渡江南进的时机、地点和方法等方案做了汇报,然后,谨慎而又婉转的重申他在“子养电”中的观点和建议:“职对于中原战局之认识,除已于一月二十二日电呈外,认为我军以原有之政治优势,于反攻中又取得了战略优势。但在数量上及技术上并非优势。如能于最近打几个歼灭战,敌情当有变化。”

他再次建议,把原计划南下的三个纵队暂留在中原,协同刘邓、陈谢等部队,集中优势兵力在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打几个大仗,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借此改变中原地区敌我力量的对比,以推动整个战局向我有利方向发展。

粟裕的这封复电,意义更加重大,中央将有作何反应呢?

军令状,粟裕改变解放战争进程三封密电之三:领袖的胸怀

二月一日,中央收到粟裕的二次来电后,毛主席神情凝重,十分重视。陈毅原定于当天就要离开军委,返回华野,主席请他留下来,一同研究粟裕电文中的建议。研究结果,仅采纳了粟裕关于渡江时机、地点、方法以及采取忽急忽分战法的建议,并以这样的方式传达命令,表明了中央对渡江南下战略的坚持态度。事情似乎已经没有了商榷的余地。

不过粟裕并没有放弃他对中原战局的分析和研究,他常常捧着中央的电报阅读沉思,反复权衡敌我双方军情的优劣,寻找打破中原胶着战局的最佳方案。经过再三考虑,粟裕仍然认为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寻找战机,更有利于扭转中原战局,实现战略进攻。

这个战略构想在他心中越来越清晰而坚定,但组织决定的任务,又岂能轻易更改?粟裕一时间非常苦恼。

正是在艰苦的解放战争中,磨炼出粟裕过人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一九四六年,国共内战全面打响。在苏中内线作战的粟裕和谭震林一起指挥华中野战军主力三万多人,同十二万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作战,一个半月七战七捷,歼敌五万多。毛主席亲自发电,向全军通报嘉奖,对他的指挥是大为赞赏,称其果断灵活。一九四七年五月,粟裕又在孟良崮战役当中,协助陈毅指挥华东野战军歼灭被称为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七十四师,这一战更是让粟裕是威名大振。但是粟裕这次提出的“子养电”关乎到了解放战争的战略全局,而他又为何如此坚持要向毛主席进言?

一九四八年四月十八日,毛主席和军委刚从陕北转移到河北阜平县城南庄就收到了粟裕以个人名义斗胆直陈的第三份电文。在这封电文中,粟裕再度提出暂缓渡江、决战黄淮的建议。对于粟裕的反复来电,让毛主席感到惊讶。为慎重起见,毛主席决定让正在前线的华野指挥员陈毅、粟裕赶到中央,当面陈述意见。

那时候在前线的军事主官,临时调离战场是极少有的事,但事关重大,毛主席还是决定当面听一下粟裕坚持的理由。

五月初,粟裕乘一辆飞驶的美式吉普,日夜兼程赶往中央临时驻地阜平的城南庄,一路上他心情忐忑。粟裕与毛主席相识于井冈山,一九三一年,在毛主席最困难的时候,担任警卫连长的粟裕不离不弃,紧随左右。一九三四年,粟裕率北上抗日先遣队离开江西后,转战闽东、浙南、苏中等地。从江西苏区与毛主席一别后,一转眼十四年过去了,百战余生的粟裕也不禁有些激动。

后来,有人对这一次毛主席接见粟裕做了这样生动的描写:五大书记正在一间土房子里开会,听见外面有人和警卫人员打招呼,毛主席立刻放下手中的文件,迈开大步迎到门外。粟裕后来回忆说,毛主席真是了不起,我们前线指挥员提了意见,他还特别高兴,从屋里跑出来,就给我一个拥抱,一路的担心一下就烟消云散。十四年过去,当年的连长已经成长为大将,毛主席的感慨与欣慰难以言表。他亲自出门迎接前方来的将领,这是非常少见的。

随后,在中央扩大会议上,粟裕第一次面对五大书记,详细阐述自己的看法。他着重汇报了三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大量歼敌的方案,详细充分的说明了提出这个方案的依据。粟裕的汇报有理有据,最终打动了五大书记。毛主席通过和粟裕当面直接的交流,决定试一试解放军在中原打大仗的实力,他把任务交给了粟裕,要求粟裕必须在黄淮地区打几个大的歼灭战。目标是国民党第五军,用四到八个月的时间,歼灭六到十五个旅约十万人左右。粟裕当即向毛主席立下军令状。

粟裕以一个战区指挥员的勇气和决心,改变了中央的决策。粟裕的这次汇报,对调整中央的战略决策意义极其重大。随后,粟裕和华东野战军在兄弟部队的协助下,发起了著名的豫东战役。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