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健康关系大脑,这些知识老师家长一定要了解
肠道健康关系大脑,这些知识老师家长一定要了解
5月29日是世界肠道健康日。肠道作为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主要负责吸收营养、排出人体代谢废物与毒素,是免疫系统的最前线。同时,肠道还有一个称呼是"第二大脑",其健康状况与大脑密切相关。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肠道健康的重要性、影响肠道健康的因素,以及如何维护肠道健康。
肠道最怕哪些伤害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严重破坏了肠道的内部结构和微生物的平衡。现代人高糖、高脂、低纤维的饮食习惯,过度节食或者暴饮暴食,都会增加肠道负担,抑制有益菌的生长,使有害菌有机可乘。
心理压力过大也能通过影响神经系统来干扰肠道的运作,容易导致炎症和过敏反应,使肠道变得脆弱。
滥用药物,特别是抗生素的不当使用,会影响肠道里的有益菌群,给肠道带来长期的伤害,削弱免疫力,使身体更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缺乏锻炼会使肠道蠕动减慢,阻碍废物的有效排出,增加人体患慢性病的风险,使肠道的环境变得更加恶劣。
肠道和大脑有何关联
人的肠壁上布满着一种特殊神经元,它们构筑起了"肠脑轴",可实现大脑和肠道之间的"交流",双向协调、相互制约。消化、神经、免疫、内分泌等多个系统获得的信息都可以靠此进行传递。
特别是肠道中的微生物菌群,可以通过肠脑轴影响大脑功能,从而诱发或加重某些脑病。比如:
脑梗:肠道菌群紊乱的信息会通过肠脑轴传递至大脑,从而诱发脂质代谢紊乱等问题。而脂质代谢紊乱又会导致体内血脂升高,增加脑梗的发病风险。
阿尔茨海默病:已有医学论文表明,肠道菌群失衡、免疫系统受到影响时,可引起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相类似的大脑炎症反应。
抑郁症:肠道神经元能分泌大约40种神经递质,其中包括对心情愉悦起着重要作用的多巴胺和血清素。当肠道菌群失衡时,神经递质分泌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情绪不佳。长期如此,便会加大抑郁症的患病可能。
如何让肠道更健康
吃出好肠道:吃新鲜卫生的食物;饮食有节,每餐只吃七八分饱;补足水分;摄入充足的膳食纤维;坚持食物多样性。
保持良好的情绪:情绪是影响肠道健康的重要原因,学会调整心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饮食,拒绝夜宵;增加体育锻炼;戒烟限酒。
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定期体检,重视胃肠镜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如何尽早发现肠道异常
消化功能异常:持续的腹部不适和腹痛可能是内部炎症、感染或梗阻的迹象。
排便习惯改变:长期便秘或腹泻、排便困难或疼痛;黑便或血便可能是预警信号。
身体出现变化: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疲劳和体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