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晚唐名相的传奇人生
李德裕:晚唐名相的传奇人生
李德裕是晚唐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宰相,与父亲李吉甫并称为晚唐名相。他在唐文宗和唐武宗时期两度为相,期间平定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功绩显赫。然而,在唐宣宗时期因位高权重而遭贬谪,最终客死崖州。
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德裕自幼便胸怀大志,苦心攻读经史,尤精《汉书》、《左传》,但却不喜参加科举,后以门荫入仕,补任校书郎。元和年间,李德裕因父亲李吉甫拜相,为避嫌疑而到藩镇任职,常被各藩镇辟为从事。
任职台省
元和十一年(816年),张弘靖出镇太原,担任河东节度使,李德裕被辟为掌书记。后历任太常博士、右拾遗、左补阙、礼部员外郎等职。元和十五年(820年),李德裕因母亲去世而离职守丧。守丧期满后,被任命为膳部员外郎。
晚年贬谪
大中三年(849年),李德裕被贬为潮州司马。在潮州期间,他致力于兴修水利,造福当地百姓。同年八月,李德裕被贬为崖州司户。在崖州,他依然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文学的热爱,创作了许多诗文。大中三年(849年)八月,李德裕在崖州病逝,享年六十三岁。
主要成就
李德裕在会昌年间担任宰相,辅佐唐武宗,开创会昌中兴。他的政绩主要有:
反击回鹘:回鹘以供养太和公主为名要求借取天德军,并侵扰唐朝边境。李德裕坚决予以反击,他征调六镇兵力,让石雄奇袭乌介可汗,并将太和公主夺回。
平定泽潞:会昌年间,刘稹请求袭任泽潞节度使,被李德裕拒绝。随后,刘稹起兵反叛,李德裕指挥军队平定了这场叛乱。
裁汰冗官:李德裕在任期间,大力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提高了政府效率。
协助武宗灭佛:在唐武宗灭佛运动中,李德裕给予了积极支持和协助。
轶事典故
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是中唐时期牛党、李党两派士大夫进行的朋党之争,两派官员互相倾轧,争吵不休,从宪宗时期开始,到宣宗时期才结束,前后将近四十年。《剑桥中国隋唐史》认为,牛党领袖是牛僧孺、李宗闵和李逢吉,而李党的领袖则是李德裕、裴度和李绅。
唐宪宗年间,举人牛僧孺在对策中讽刺宰相李吉甫,李吉甫因此怀恨在心。后来,牛僧孺被任命为户部侍郎,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当时担任翰林学士,他上奏反对这一任命,称牛僧孺为“穷酸小子”,并讽刺他“摘叶为衣,采花为食”。这一事件成为牛李党争的开端。
家族成员
父祖
- 李栖筠:李德裕祖父,官至御史大夫,封赞皇县公。
- 李吉甫:李德裕父亲,宪宗朝宰相,封赵国公。
妻妾
- 刘氏:李德裕发妻,随他贬居海南,大中三年(849年)八月在崖州病逝。
- 徐盼:润州丹徒人,长庆二年(822年)被李德裕纳为妾室,大和三年(829年)去世。
李德裕一生著有诗文146篇,名句18条,展现了其卓越的文学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