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运动治疗技术》课件-协调训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运动治疗技术》课件-协调训练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renrendoc.com/paper/382858117.html


协调训练

协调是指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的能力。协调功能障碍——共济失调(dystaxia)

1. 协调的分类

  • 小脑共济性失调
  • 大脑共济性失调:额叶性共济失调(运动+语言)、顶叶性共济失调(感觉+语言)、颞叶性共济失调(听觉+语言)
  • 感觉性共济失调

2. 协调的维持机制

协调的维持机制包括感觉输入、中枢整合和运动控制。感觉输入主要包括视觉和本体感觉,而前庭觉所起的作用不大。中枢的整合作用依靠大脑反射调节和小脑共济协调系统,其中小脑的协调系统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运动控制要依靠肌力量。

3. 协调的评定

观察被测试对象,在完成指定的动作中有无异常。具体方法包括指鼻试验、指-指试验、轮替试验、示指对指试验、拇指对指试验、握拳试验、拍膝试验、跟-膝-胫试验、旋转试验和拍地试验等。

4. 影响协调的控制因素

  • 与协调有关的感觉的作用
  • 动作的频率
  • 与协调有关的运动控制系统
  • 其他因素:如精神、心理、认知和患者的主动性等

5. 协调训练的基本原则

  •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 动作的练习由简单到复杂
  • 重复性训练:每个动作都需重复练习,才能起到强化效果
  • 针对性训练:对具体的协调障碍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这样更具有目的性
  • 综合性训练:除了协调训练,还要进行相关训练,如改善肌力和平衡的训练等

6. 协调训练的方法

  • 上肢协调训练:双上肢交替上举、双上肢交替摸肩、上举双上肢交替前伸、交替屈肘、前臂旋前、旋后、腕屈伸、双手交替掌心拍掌背等
  • 下肢协调训练:交替屈髋、交替伸膝、坐位交替踏步、拍地练习等
  • 整体协调性训练:原地踏步走、原地高抬腿跑等

7. 协调训练的注意事项

  • 协调功能训练适用于具有协调功能障碍的患者
  • 当患者具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严重感染或严重的痉挛等,则暂不宜训练
  • 训练前、训练中要注意协调功能评定,以了解问题所在,制订或修改训练方案
  • 协调功能训练不是孤立进行的,要同时进行相应的肌力、平衡功能训练等其他训练

总结

  1. 协调的维持机制:感觉输入、中枢整合和运动控制
  2. 影响协调的控制因素:感觉的作用、动作的频率,运动控制系统、精神、心理、认知和患者的主动性等
  3. 协调的基本原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重复性训练;针对性训练;综合性训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