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为什么中文叫 “Mandarin” -满大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为什么中文叫 “Mandarin” -满大人?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331/07/23009994_1118884285.shtml

在英语中,"Mandarin"一词常被用来指代中文或中国官话。然而,这个词汇的真正来源却鲜为人知。它是否真的源自"满大人"?让我们跟随语言学家陈锦添先生,一起探寻这个词汇的前世今生。

读者发问:「现代英语称中文为Mandarin,其实就是「满大人」,当时的满族官员威风凛凛,前来大清王朝的外国人听到这词,就把它直译为英语-Man-da-rin。这是真的吗?」
麻瓜先生不禁有些疑惑,长这么大,不但没听过中文用过「满大人」这词,说到大人,台湾人可能还更熟悉日治时期的「警察大人」。这「满大人」,难不成是我们电视剧所看的,「威」的大人?
大人啊,我真正是清白的矣!
今天都市传说破解团从澳门请来语言造诣深厚的陈锦添先生,来与大家一起探寻Mandarin的来历。
作者:Kam Tim Chan

满大人啊满大人,Mandarin真的是从你们来的吗?
英文Mandarin(中国国语/官话/普通话/华语)源自葡文Mandarim,而葡文Mandarim源自马来文menteri(朝臣、部长),而马来文menteri又源自梵文mantrin(部长)。其传播轨迹和CHINA一样,都是梵文-马来文-葡文-英文(请过目另一拙文CHINA源自梵文CINA)。个中来龙去脉究竟如何?
马来文menteri源自梵文mantrin,意指朝臣、部长(已求证于马来西亚朋友)。十六世纪初,在满剌加国(今马六甲)的葡萄牙人想晋见出使当地的明国官员,遂借用马来语menteri指称中国官员。因葡人不谙马来语,便讹为Mandarim。由此可见,Mandarin绝非甚么「满大人」的音译,当时满洲人尚未入关,中原还是大明的天下,而且当时满洲族仍称女真族,满洲族之名是皇太极改后金国号为清时一并改的。
因为葡语m,n结尾都表示鼻化前面的元音,并不发[m]或[n]音,也就是说,不论写成Mandarim或Mandarin发音都一样,故此英文借用过去就写成了Mandarin。
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的来华传教士利玛窦就用Mandarim的拉丁文转写Mandarinos来称呼明朝的官员,尤其是与他交好的士大夫。

利瑪竇:「別太過份了!我在明朝可是就用過Mandarin了!」(設計對白)
Mandarim在清初时有了引申义:由单纯指中国官员,变成兼指中国官员所说的语言,即中国官话。后来引申义变得比原义更通用。
我的一位马来西亚朋友 Tan Ze Kai 提出,他中学的马来文历史课本称殖民时代前的越南高官为 golongan mandarin(mandarin阶层),和葡人的文献记载吻合。葡萄牙文学者德礼贤前引达尔加多的《葡亚词汇》解释道:「MANDARIM: 远东,尤其是中国的法官、高级官员。」
本词从葡萄牙语进入欧洲其他语言。不是汉语词,也不是像某些东方学家猜测的那样在辞源上与葡语动词 mandar 有关。是梵语及新亚利安(neo-arico)语 mantarī 的讹略形式(参议,大臣),其辞源是马来语 mǎntǎri (menteri)。t 变为 d 可能是受葡萄牙语 mandar (命令之意)的影响。我们的作家不用该词指印度的大臣,而是称马来西亚、中国和安南的官员。
另一例证是英文 creole(编注:混合语;克里奥语,意指一种以上的语言混合为一,并且有人以其为母语者,如台湾寒溪语为泰雅语与日语之混合)源自葡文 crioulo ,字根是 criar (to raise, to bring up)。Crioulo原意是指在出生成长的葡萄牙人(或其他欧洲人)后裔,含混血人种(如澳门土生葡人),后引申为他们所说的混合语(如澳门土生葡语)(Crystal,2005)。由此可知葡语有由人种引申为语言的习惯。
Taylor (1961),Thompson (1961)和 Crystal(2005) 等甚至认为所有混合语都来自一种十五世纪的葡萄牙混血语,而这种混合语可能源自名为 Sabir 的地中海共通语。伴随葡萄牙的海外扩张,这种混合语传播至非洲、亚洲及美洲,然后再与当地语言混杂。所以,并非这些土著语言和英语混合,而是这些语言和葡语的混合词被英语化,如 CHINA 和 MANDARIN 的例子。
要知道,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初,最早海外探索的欧洲国家是葡萄牙并一度最有影响力,葡萄牙语当时的影响力亦可想而知。明末清初的来华传教士之间亦是以葡语作共通语,当时明国人若要学欧洲语言,葡语绝对是首选。火者亚三和郑芝龙等明国人就因与葡人通商而学会葡语,其中武宗正德皇帝更以向火者亚三学葡语为乐。若葡萄牙一直保持海上霸主地位的话,现在的国际通言很可能是葡语,而非英语。

葡萄牙语差一点就可以代替英语,成为很多人中学的梦魇... 啊,不是,是享受。(图片来源:focus2move.com)
(特别鸣谢:马来西亚朋友Tan Ze Kai,提供马来文翻译及历史资料)
作者:麻瓜的语言学 | 繁简:必应 | 编辑:扬薇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