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低频脉冲电磁场:原理、生物效应及医疗应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低频脉冲电磁场:原理、生物效应及医疗应用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maigoo.com/goomai/212828.html

低频脉冲电磁场(PEMFs)是一种通过脉冲电流在线圈中产生的瞬态电磁场,其频率范围在1-100Hz之间,强度低于100GS。这种低频、低强度的调制磁场对人体具有多种生物效应,尤其在医疗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低频脉冲电磁场的原理

脉冲电磁场是通过脉冲发生装置产生特定频率、强度、上升时间和脉宽的脉冲电流,进而在线圈中产生相应的电磁场。当人体暴露在低频脉冲电磁场中时,血管和血流的运动切割磁感应线,产生微电流,影响体内生物电活动。这种微电流可以增强钠、钾、氯等离子的活动功能,改变膜电位,提高细胞通透性,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在磁场作用下,生物电流的分布、电荷运动形式及其能量状态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组织器官的功能和代谢。

低频电磁场的生物效应研究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 记忆力:研究表明,不同强度的极低频电磁场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0.34T强度的磁场可以显著增强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而0.64T强度的磁场则会抑制这种能力。这表明存在一个“频率窗口”效应。
  • 睡眠质量:研究发现,模拟脑电节律的低频脉冲磁场可以有效促进实验动物的睡眠。例如,频率为10Hz、磁感应强度为6.18mT或10mT的磁场具有良好的镇静和催眠作用。
  • 精神疾病:极低频磁场能够改善大脑血液循环,促进代谢,对精神症状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尤其对情感性疾病和功能性症状有良好效果。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研究显示,0.4T的极低频电磁场可以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还原黏度、血沉和红细胞压积等指标。此外,极低频电磁场还具有抑制血脂、血黏升高的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改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具有预防作用。

对骨骼系统的影响

极低频电磁场在临床应用中主要用于治疗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骨坏死等。研究表明,极低频电磁场能促进骨形成,同时刺激骨吸收,但促进骨形成的作用更为显著。因此,极低频电磁场是治疗骨质疏松的潜在方法之一。

低频磁场对微循环的影响

  • 加快血流速度:根据电磁流体力学原理,磁场作用下,电动势与血流速度成正比。实验证明,磁场作用15分钟后,血流速度就开始明显加快。
  • 扩张局部血管:磁场作用下产生的微电流会影响人体生物电,进而改变离子浓度和运动,导致局部微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
  • 改善微循环:磁场作用后可改善微循环,解除毛细血管静脉端的瘀滞,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促进组织代谢和上皮组织细胞生长,有利于炎性物质及致痛物质的排除,并加强局部组织营养和氧的利用。

低频脉冲电磁场作为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在医疗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调节人体生物电活动,改善血液循环和代谢,低频脉冲电磁场为多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