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东风螺养殖病害频发,如何提高成活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东风螺养殖病害频发,如何提高成活率?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05/17/63942099_1138571384.shtml

近年来,方斑东风螺养殖效益好,市场需求量大,养殖规模也在日益增大。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病害问题也逐渐增多,如硬头、脱壳、肠炎等问题频发,严重影响了养殖成活率。本文将从养殖池类型、影响存活率的因素以及病害防控措施等方面,为东风螺养殖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

东风螺养殖池类型

东风螺养殖池主要分为两大类:

  1. 室内螺池
  • 结构:将螺池建在房屋内,类似厂房,四周为水泥壁,顶为铁皮。
  • 特点:水源由海井直接抽入,使用后直接排出。
  • 优缺点:避光性好,水源充足,病害相互感染性小;但成本高,养殖受水质影响大,养殖风险不容易把控。

  1. 外塘改造黑布顶池
  • 结构:通常由外塘填塘改造,四周及顶部皆为黑膜,一般会配有外塘蓄水池,水源也是通过海井抽入,螺池水再进入蓄水池循环使用。
  • 优缺点:成本相对较低,透气性好,可减少海水直接输入螺池,在蓄水池中进行消毒等操作,便于把控水源情况;但水源互相流动,发病时容易出现交叉感染。

影响东风螺存活率的因素

  1. 弧菌感染
  • 目前,东风螺发病率最高的当属“弧菌”感染,如哈维氏弧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等。弧菌量高的螺池往往发病率更高,这种情况在小苗上更加明显。特别是在标苗池,投喂的牡蛎蛋白质含量高,很容易导致弧菌量大量繁殖,一旦控制不当感染弧菌,就会严重影响出苗率。

  1. 寄生虫问题
  • 寄生虫问题关注度较少,但在养殖中镜检东风螺的粘液、鳃、肠道等部位,均发现寄生虫问题,甚至小苗的体内也经常可以检测到。但由于虫体较小,且东风螺对外界环境敏感,药物难以到达病灶,导致螺体内的寄生虫难以杀灭。
  1. 应激过大
  • 东风螺发病经常出现在天气、水质剧烈变化之后,主要原因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东风螺出现应激,体质下降,让各种病原体有了可乘之机,增加感染疾病的危险。

东风螺养殖的病害防控

东风螺发病后处理难度极高,且螺类对很多药物都非常敏感。因此,日常养殖中,做好预防最为重要。

  1. 定期检测水源
  • 东风螺养殖受水质的影响大,建议每7天进行一次水源检测,避免水源出现严重污染而未能及时发现。
  1. 饵料消毒
  • 东风螺养殖池内经常能检测出大量有害菌,检测水源并没有问题,这些有害菌主要通过饵料带入,因此建议日常投喂时尽量将饵料切小,喂料前先使用“碘制剂”浸泡解冻,饵料消毒后再进行投喂。
  1. 每个螺池配备单独的工具
  • 当地养殖朋友多数一个工具好几个池一起共用,暴发疾病时由于不能及时发现,相互传播的风险非常大。
  1. 及时捞出发病螺
  • 东风螺有残食病螺、死螺的习性,螺池发现病螺及死螺时应及时捞出,降低疾病传播几率。

  1. 净化蓄水池水质
  • 循环水养殖的蓄水池会逐渐积累残饵、粪便,容易滋生有害菌、寄生虫等,建议平时每10-15天清洗一次蓄水池,清洗结束后外泼“碘制剂”消毒杀菌,并少量多次补充有益菌净化水质,抑制有害菌的滋生。
  1. 内服营养保健
  • 增强螺体体质,加强抗病能力,对东风螺防病特别重要。东风螺主要消化免疫器官为胃、肠道,可内服幸福100(杜仲叶提取物),促进肠道健康,增强螺体体质、促进消化、减少肠炎,降低疾病发生率。

东风螺养殖,拿苗之前先检查活力、空壳率、弧菌等,确保苗种安全,养殖过程做好营养补充、抗应激,是当下提高产量的关键措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