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每天都喝水,你真的喝对了吗?这些误区,还有很多人不知道!
【健康】每天都喝水,你真的喝对了吗?这些误区,还有很多人不知道!
喝水这件小事,其实大有讲究!喝水太少,不利于健康;喝水太多,可能引发水中毒。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喝水的这些误区,你真的了解了吗?
喝水不足的危害
"感冒了,多喝水"、"肚子疼,多喝水"、"天气热,多喝水"……这样的关心,你是不是经常听到?喝水看似小事一桩,但一些人不以为意,也不爱喝水,殊不知这可能对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不爱喝水影响肾脏
肾脏是我们身体的"过滤器",负责清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当饮水量不足时,尿液会变得浓缩,增加尿路结石形成的风险。
不爱喝水影响消化
水不仅有助于食物的消化,还是形成健康粪便的关键成分。当身体缺乏足够的水分时,大肠会吸收粪便中的水分以补充身体所需,从而导致便秘,还可能引起肠胃不适、痔疮以及其他消化系统相关的问题。
不爱喝水影响大脑
研究显示,轻微的脱水状态(体重1%以上的水分损失)就可以影响人的注意力、记忆力和其他认知功能。这是因为水分直接影响神经系统的运作,包括大脑中神经传递物质的合成和释放。
不爱喝水影响皮肤
皮肤是水的储存库,水帮助皮肤更好地完成相应功能。缺水会让皮肤变得干燥、粗糙,破坏皮肤屏障。
喝水过多的危害
喝水对身体好,但喝太多也不行。医生表示,短时间内大量、快速饮水可能会超过肾脏排泄速率,从而引发水中毒症状,包括细胞水肿、血钠浓度过低、脑压上升、肺充血、肾脏损害、肌肉损害,甚至有生命危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在温和气候、低身体活动水平条件下,成年男性每天适宜的水摄入量为1700毫升,成年女性每天适宜的水摄入量为1500毫升。我们也可以通过公式计算:体重(公斤)×0.03=每日健康饮水量(升)。
特殊情况下的饮水建议
每天的水摄入量要根据个体差异而变化。如果身体出现以下情况,建议适当多喝水:
- 便秘:如果是因缺水造成的轻度便秘,通过大量饮水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
- 痛风:多喝水、多排尿有助于尿酸排泄,进而缓解痛风症状。
- 感冒:感冒患者服药后多有出汗的情况,喝水可使体内水分得到及时补充。多喝水还可以稀释痰液,有利于痰液排出。
- 醉酒:水虽然不能解酒,但可以为身体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引发的各种不适。
- 肥胖:餐前半小时至一小时,喝一杯水能增加饱腹感,减少食物摄入。
关于喝水的常见误区
喝越烫的水越好?❌错!
很多人喜欢喝比较烫的水,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医生介绍,开水可能会对胃黏膜屏障造成伤害,使胃酸渗透到胃壁,造成胃炎、糜烂等,甚至可能导致癌症发生。服用止咳糖浆后不能喝水?看情况!
服用止咳糖浆时缓慢咽下有助于药效发挥,但不建议快速、大量饮水。15~30分钟后可以少量喝一点水。如果小朋友服药时实在难以咽下,适量喝一点水也没有问题。多次烧开的水不能喝?❌错!
多次烧开的自来水中亚硝酸盐含量的确会增加,不过,水里的亚硝酸盐含量很低,远低于国家标准,因此可以饮用。吃饭时喝水有助消化?看情况!
吃饭时大量饮水会稀释胃酸、减缓胃蠕动等,不利于消化。但对一些老年人来说,适当喝100~200毫升水能帮助食物顺利进入胃里。"隔夜水"不能喝?看情况!
夏季气温高,空气湿度大、细菌繁殖快,若存放不当,"隔夜水"容易成为污染水。不过,白开水隔夜其实是没关系的,但隔夜茶不建议喝,因为茶叶等有机物更容易滋生细菌。
正确喝水的5个要点
-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
- 水温在35~40℃最适宜;
- 小口慢喝,别大口猛灌;
- 别用饮料代替喝水;
- 天热也尽量少喝冰水。
此外,医生表示一天中这3个时间段喝水更好:
- 早上空腹起床时
- 三餐前1小时
- 晚上睡觉前喝一杯温开水
喝水这件小事,请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