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担保人追偿案例解析:向其他担保人追偿能否获得支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担保人追偿案例解析:向其他担保人追偿能否获得支持?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104346

在现实生活中,为了确保借款的顺利发放,债务人有时会提供多名保证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那么,当债务人无法清偿债务时,已经承担了保证责任的保证人能否向其他保证人追偿呢?本文通过一个具体案例,详细解析了这一法律问题。

近日,新干县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追偿权纠纷案件。

基本案情

2023年5月,被告廖某作为借款人、被告陈某(廖某配偶)作为共同借款人、被告刘某作为担保人,与贷款人乙银行签订一份《个人借款及担保额度合同》,约定借款人可在700000元的借款本金额度内向贷款人申请借款;合同项下的担保措施是最高额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原告甲公司与乙银行签订一份《最高额保证合同》,约定原告自愿为被告廖某与乙银行在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内签订的所有主合同项下各笔债务提供最高额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借款合同签订当日,被告廖某支用了借款700000元,期限12个月。借款发放后,被告廖某、陈某未依约归还借款本息。

2024年7月,原告甲公司作为连带责任保证人向乙银行代偿本金、利息及罚息合计720000余元,结清了该笔贷款本息。经原告多次催要该代偿款项,被告廖某、陈某一直未予偿付,原告遂诉至法院要求被告廖某、陈某支付代偿款项,被告刘某承担连带偿还责任。

法院审理

新干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廖某作为案涉借款的借款人、被告陈某作为共同借款人,未按约定履行还本付息义务,其行为已构成违约,原告甲公司作为案涉借款的连带责任保证人,债权人乙银行有权请求其承担保证责任。原告承担保证责任后,有权在其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内向债务人即被告廖某、陈某追偿,故对原告要求被告廖某、陈某支付代偿款项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

关于被告刘某的担保责任问题,原告未提交证据表明其与被告刘某对相互追偿作出了约定,原告与被告刘某亦未在同一份合同书上签字、盖章或者按指印,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第十三条规定,原告与被告刘某不属于法律规定的担保人之间可以相互追偿的情形,故法院对于原告要求被告刘某承担连带偿还责任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八条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和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债权人可以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请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第六百九十九条 同一债务有两个以上保证人的,保证人应当按照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份额,承担保证责任;没有约定保证份额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任何一个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第七百条 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有权在其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内向债务人追偿,享有债权人对债务人的权利,但是不得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

第十三条 同一债务有两个以上第三人提供担保,担保人之间约定相互追偿及分担份额,承担了担保责任的担保人请求其他担保人按照约定分担份额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担保人之间约定承担连带共同担保,或者约定相互追偿但是未约定分担份额的,各担保人按照比例分担向债务人不能追偿的部分。

同一债务有两个以上第三人提供担保,担保人之间未对相互追偿作出约定且未约定承担连带共同担保,但是各担保人在同一份合同书上签字、盖章或者按指印,承担了担保责任的担保人请求其他担保人按照比例分担向债务人不能追偿部分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除前两款规定的情形外,承担了担保责任的担保人请求其他担保人分担向债务人不能追偿部分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律师提醒

为他人提供保证时,应当审慎评估审查债务人的还贷能力和自身的担保承受能力,并对保证份额、保证期间、保证方式及保证人之间相互追偿等作出明确约定,最大限度地降低担保风险,避免因承担保证责任损害自身权益。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