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口:曾被俄国日本强占半个世纪,今是解放军重要驻地
旅顺口:曾被俄国日本强占半个世纪,今是解放军重要驻地
旅顺口,这座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的海港城市,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诸多重大事件。从北洋水师的辉煌到甲午战争的惨败,从日俄争夺到苏联驻军,再到最终回归祖国怀抱,旅顺口的历史是一部浓缩的近代中国史。
旅顺口坐落在辽东半岛最南端,东向形成一个群山环绕的海港,条件优越。汉代时属沓氏县,东晋时名“马石津”,隋唐时谓“都里镇”,元代时称“狮子口”。
明洪武四年(1371),太祖朱元璋派马云、叶旺二将率军从蓬莱乘船跨海在此登陆收复辽东,因海上旅途一帆风顺,遂将狮子口改名旅顺口,一直沿用至今。
清代后期,为救国图存,清廷自上而下发起了洋务运动。光绪六年(1880)始,李鸿章经过苦心经营,将旅顺口打造成了北洋水师舰队的重要基地。但15年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日本人占领旅顺,残酷屠城,愈两万人罹难。
随着海洋文明给近代社会不断带来冲击,作为东北地区最大不冻港的旅顺口,引来日俄垂涎,开始了60年风雨飘零又波谲云诡的坎坷命运。
日本占领旅大不久,俄国人联合法、德,“强迫还辽”。1898年,俄国人又强迫清廷签订《旅大租地条约》,强租旅顺口,并开始在此经营。1900年庚子事变爆发,又给了俄国人强占旅大的借口。
五年后,在“三国干涉还辽”中结下仇怨的日本人卷土重来,日俄战争爆发,旅顺又回到日本人手中,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日本人在旅顺经营40年,前26年中,更是以此为吞并东北、觊觎全中国的策源地。
1945年苏联红军解放旅顺口,赶走日本人,但重又在此驻兵设防。毛主席、周总理亲赴莫斯科,展开谈判。直到1955年才由人民解放军换防,重新回到中国人民的手中。
1955年回归后,旅顺口仍然是解放军重点驻防地区。虽已历经70年风雨,都未经过大规模开发建设,仍然保留了旧有的街道布局、建筑形制,默默诉说着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