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苍溪:生态颜值变产值,梨花经济正当时
广元苍溪:生态颜值变产值,梨花经济正当时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原本形容雪花的诗句,如今已成为苍溪梨花盛开的真实写照。每年3月,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的万亩梨花竞相绽放,与蓝天、白云、田地、河流共同绘就一幅幅如诗如画的“世外梨源”风光。
苍溪梨文化博览园。苍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被誉为“中国雪梨之乡”的苍溪县,依托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梨产业。通过实施“种好一棵‘雪梨树’、打造一场‘梨花节’、卖好一片‘致富果’、实现一个‘振兴梦’”的“四个一”工程,成功探索出一条富民强县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厚积薄发的梨文化
苍溪县的种梨历史可追溯至近2000年前。据清康熙《苍溪县志》记载,苍溪雪梨因其“肉白如雪,味甘于蜜,清香无渣,入口即化”的独特品质而得名。从唐代武宗到清代康熙,再到杜甫、陆游等历代文人墨客,都对苍溪雪梨赞不绝口,并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苍溪雪梨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道独特的文化盛宴。在苍溪的酒店和农家乐中,一道名为“苍溪雪梨宴”的特色酒席备受推崇。这道宴席由40余道菜品组成,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雪梨蒸糯米、雪梨炸糕、冰镇雪梨等“雪梨三道宴”。此外,雪梨银耳、雪梨炖猪蹄、施家雪梨羹等菜品也深受食客喜爱。
苍溪梨文化博览园景色。苍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2011年,苍溪雪梨宴在四川省第一届地方旅游特色菜大赛中大放异彩,一举斩获最佳造型奖、凉菜银奖、热菜铜奖、面点小吃银奖以及施家雪梨羹金奖。
苍溪梨文化博览园是苍溪县展示梨文化的重要窗口。这座占地3000余亩的博览园,种植着来自世界各地的42种名优梨品和21种乡土果树品种,分为梨文化展示区、梨乡民俗农耕体验区、梨乡水乡游乐区和梨休闲养生文化区四大主题展区。每年梨花盛开期间,梨博园景区平均每天可接待游客近万人次,年收入达300多万元。
在虬枝上绽放的雪梨花。苍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苍溪县充分利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创新性地发展“旅游+”模式,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自2003年以来,苍溪县已成功举办了十八届梨花节,创新“梨花+民俗文化+乡村旅游+体育赛事”的生态旅游模式,以农兴旅、以旅促农、农旅融合,实现了乡村“颜值”向产值的转变。
每年3月,漫山遍野的梨花竞相绽放,香漫四野。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到浪漫的梨花雨,还能品尝到地道的农家美食。在苍溪县云峰镇狮岭村,10家农家乐为游客提供赏梨花、吃农家菜、住农家乐的“一条龙”服务。据统计,苍溪年接待县内外赏花游客8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4亿元。
游客在梨树下品尝“十大碗”美食。苍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致富果”结出甜蜜硕果
苍溪雪梨被誉为“砂梨之王”,具有“外形美观、果肉洁白、味甜如蜜、清香无渣、入口即化”的特点。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苍溪雪梨已成为当地村民的“致富果”。据统计,目前全县梨产业种植规模达16.5万亩,年产量达10万余吨,综合产值超28亿元。
浙水乡坪江社区集体梨产业园采取“专合社+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主要种植翠冠和黄金梨200余亩,年产量达50万斤。今年全乡共种植苍溪梨4700亩,主要以黄金梨和翠冠梨两个品种为主,目前已投产1500亩,预计今年产果500吨,年收益可达250万元。
为了实现梨产业价值最大化,苍溪县坚持“早熟梨抢市场、中熟梨接链条、晚熟梨保品牌”梯次发展,按照早中晚5:3:2的品种布局体系,推动苍溪梨产业稳定发展。雪梨鲜果不仅销往成都、重庆、上海、西安、北京等城市,还通过分级、冷藏、包装等产业链条,推出了苍溪雪梨膏、雪梨罐头、雪梨汁等深加工产品,远销多个国家。目前,“苍溪雪梨”品牌价值已超11亿元。
苍溪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5年,全县将建成环嘉陵江苍溪雪梨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带,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16万亩以上,建成日处理鲜果500吨自动分级线一条和库容6000吨气调保鲜库,建成加工营销企业1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