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泪滴样”骨折:一种容易被忽视的骨折类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颈椎“泪滴样”骨折:一种容易被忽视的骨折类型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13/11/37034774_1131256396.shtml
颈椎“泪滴样”骨折是一种容易被忽视的骨折类型,其特征是椎体前下方出现游离的小骨块。这种骨折根据受伤机制不同可分为伸展型和屈曲型,临床表现包括颈部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严重时可导致神经功能障碍。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对于避免病情加重至关重要。
最近临床工作中连续遇到几例患者,颈椎外伤后早期没有被正确识别,有被漏诊的,还有被认为不是骨折的,患者后期往往被一系列问题困扰。觉得很有必要针对这一“隐匿”的骨折说两句。
颈椎“泪滴样”骨折,又称椎体前下角骨折,是颈椎椎体骨折的一种类型,其特征是椎体的前下方出现游离的小骨块(如图)。根据受伤机制不同可分为伸展型和屈曲型。
伸展型“泪滴样”骨折
受损椎体的前下角(也可见于伤椎下位椎体的前上角)游离小“骨块”通常被前纵韧带牵拉而向前移位,椎体后部不移位,脊髓损伤可能小,大多属于稳定性骨折时。损伤作用力较大时,前纵韧带断裂,椎间盘损伤,甚至出现后方韧带复合体的损伤。临床中要注意关注后份结构的受损情况,同时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在基层医院只能拍摄颈椎X线片的情况下,要注意椎前软组织厚度,可间接评估损伤情况;可疑损伤时,最好是进行CT二维重建,可清晰显示;或者行核磁共振检查,全面评估椎间盘及神经系统情况。
伸展型“泪滴样”骨折,小骨折块被牵移移位
屈曲型“泪滴样”骨折
屈曲型“泪滴样”骨折,椎体前下缘小“骨块”通常位于正常位置,而残留的椎体向后移位引起脊髓损伤,为不稳定骨折。此种类型骨折常伴有神经系统损伤,大多需手术治疗。
屈曲型“泪滴样”骨折,小骨折块位于原位
颈椎“泪滴样”骨折通常会导致颈部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也会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如感觉异常、运动功能减弱等。早期注意识别该“隐匿”骨折,建议患者及时就诊于脊柱外科,从而避免病情加重。
热门推荐
元旦打卡江西龟峰,解锁冬日美景!
神仙居:生态守护者的绿色奇迹
冬季打卡神仙居最佳摄影点!
秋冬自驾游神仙居:最美路线大揭秘!
神仙居打卡:如意桥上的惊险刺激
不仅是“天才少女”,这些人才同样从职校起步
《僵尸先生》:一部无法被超越的经典
《僵尸先生》主演现状:有人离世,有人坚持,有人淡出
揭秘《僵尸先生》:林正英和洪金宝的幕后故事
好大王碑:高句丽文化的“无字天书”
《好太王碑》:一座承载千年历史的书法瑰宝
长茄子vs圆茄子:谁更适合你的经典菜?
茄子:餐桌上的健康守护神
详解2万元汽车报废补贴:条件、流程全攻略
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古村落:查济古镇,李白也留下了千古佳句!
深井村:广州最神秘的700年古村探秘!
兔和虎:合作与挑战之间的平衡
购车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影响研究——以比亚迪为例
李子柒、赵雅芝、叶童亮相春晚,这些梗你get了吗?
此心安处是“吾乡” 西安高校国际学生花式庆祝春节见闻
“气候疗法”,不止于避暑避寒
台州两日游最佳路线:从“江南长城”到“神仙居”
梦见老爷爷给自己算命的深层含义解析
冬日限定:羊狮慕景区的安福火腿
冬季必学:鲜笋炒腊肉超简单做法
小笋炒腊肉:冬日里的一道传统美食
舌尖上的中国教你做地道腊肉炒笋
高标准农田建设:科技引领农业现代化的新篇章
《僵尸先生》:那些令人捧腹的经典瞬间
徐霞客笔下的武功山:秋冬云海日出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