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张载《西铭》:民胞物与的哲学智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张载《西铭》:民胞物与的哲学智慧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doczj.com/doc/9b12189767.html

《西铭》是北宋哲学家张载的重要著作,作为儒学的经典文献之一,在传统社会即备受赞誉而传诵不绝。这篇仅有250余字的铭文,为人们安身立命之道的确立构筑了一个共有的精神家园,而且为社会理想蓝图的构建提供了一个弘阔的境界。

《西铭》的背景与意义

《西铭》原名《订顽》,为《正蒙·乾称篇》中的一篇,张载曾将其录于学堂双牖的右侧,题为《订顽》,后程颐将《订顽》改称为《西铭》,才有此独立之篇名。此篇之核心思想在于:以乾坤,天地,和父母(含男女,夫妇及家庭)为一体,以乾坤确立起感通之德好,阐明此德好如何从个体之身位向家庭或家政展开,并推达到天下。隐而不显的是“气之本体”感发的思想,是气之感通性贯穿其间,如果离开了“气”的贯通和感通性的话题,是不会有文本语句之层层展开的。这也与张载本人的“气本论”是相通,而乾坤之说源于《易经》,与阴阳之气的理论也相关。

《西铭》的主要内容

《西铭》原文如下:

乾称父,坤称母。
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
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
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
圣其合德,贤其秀也。
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
于时保之,子之翼也。
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
违曰悖德,害仁曰贼。
济恶者不才,其践形唯肖者也。
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
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
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
育英才,颍封人之赐类。
不弛劳而厎豫,舜其功也。
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
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西铭》的哲学思想

张载在《西铭》中提出的道德理想,简单地说就是“民胞物与”的泛爱论。《西铭》让我们看到,儒家精神家园的构成是整个宇宙与人类。个人与自我在其中既是渺小顺命的一员,也是全部拥有、精神完足的一员。《西铭》的中心意旨是发扬士的“承当”精神,即北宋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意识,这种意识在《西铭》中更加拓展,放大为以宇宙为己任。

《西铭》的伦理思想

《西铭》中蕴含的伦理思想,强调人与宇宙、人与他人的关系,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与价值,人生的理想以及实现他的方法与途径。张载认为,佛老的盛行和儒学的衰微,是导致当时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冲突的思想根源。他批评佛道二教,认为佛教否定现实世界的实存性而追求自我的涅槃寂静,道教否定现实世界的运动性而追求个体的长生久视,虽然二者立言本旨有所差异,但都否认社会存在的整体性、实存性,失却对社会现实的关怀,抛弃了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因而不是合乎世界本真和社会需要的价值观。

《西铭》的教育思想

张载在《西铭》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教育的观点,对后世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教民成性”,即通过教育使民众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养。他主张教育应注重实践,强调“知行合一”。同时,张载提倡“教学相长”,认为教师和学生应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丰富知识的人才,以服务于国家和社会。

《西铭》的现代启示

张载的《西铭》教育思想,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启示。在当今社会,道德教育仍然是我们教育的核心任务。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在面对诱惑时能坚守道德底线。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结语

《西铭》作为儒学的经典篇目,为北宋理学奠基者张载所作。张载在眉县横渠讲学时曾撰写《砭愚》和《订顽》两篇短论,分别悬挂于书房的东、西两牖,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程颐将《砭愚》改称《东铭》,《订顽》改称《西铭》。《西铭》虽然字数不多,但其中包含了深刻的哲理,受到当时理学家的推崇,并对后世儒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因而被视为儒家重要文献。张载的《西铭》教育思想,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启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