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文史丨熨斗除了熨烫衣物,在古代还曾有过一个残忍的“功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文史丨熨斗除了熨烫衣物,在古代还曾有过一个残忍的“功能”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cqcb.com/wenshi2/dalishi/2024-03-21/5529864_pc.html

“人靠衣装马靠鞍”,古人认为衣冠楚楚是君子的“标配”。当衣服出现褶皱时,熨斗便派上了用场。从东汉的豪华版熨斗到明清时期的精美工艺,熨斗不仅是一种生活用具,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可熨衣服 可量尺寸

这是东汉的“工业设计”

刻度天禄架铜熨斗是一件东汉豪华版熨斗,由支架和熨斗两部分组成。许是支架高大厚重很“靠谱”,或是对熨衣服过程太好奇,瑞兽“天禄”停留在支架顶端,准备见证衣服由皱到平的神奇时刻。(“天禄”为传说中的瑞兽,是常见的汉代装饰,寓意为 “天赐的福禄”)


△这只“天禄”的铸造运用了圆雕、浮雕、线刻等多种手法,构思精巧自然,造型憨态可掬

使用时将熨斗从支架抽出,斗内放上燃烧的木炭,待底部热得烫手,便可使用。还可根据不同的温度熨烫不同的衣料。

不熨衣服的时候它也有妙用,斗柄平面刻有12寸刻度,每一寸画了3个圆圈,可当尺子作丈量用。


△熨斗示意图(左)。熨斗为勺状,熨斗的柄上面刻有表示12寸刻度的圆圈纹。3个圆圈表示1寸,9个圆圈呈菱形表示5寸,11个圆圈呈菱花形表示10寸

我国出土的各种熨斗中,这种带刻度的熨斗比较少见。

熨斗曾是刑具 也是权力的象征

由于铜的导热性好并易于铸造,古代熨斗多用青铜铸成,其出现可以追溯到商朝,相传最初是作为刑具而发明,也就是商纣王所施的炮烙之刑。


△龙首柄铜熨斗,汉代,武威市博物馆藏。熨斗在斗柄尾端铸造龙头,以彰显主人的显赫家世和尊贵的身份地位

到了汉代,随着我国养蚕绛丝和青铜铸造发展,熨斗作为熨烫衣服的工具开始兴起,成为宫廷或贵族的日常用品。

刻度天禄架铜熨斗约9公斤重,且出土于东汉王侯级别的墓葬中,有专家认为它表达了古人“持(熨斗)柄以熨天下”之说,象征着权力与威望,是墓主人身份等级的象征。

“华丽转身” 熨斗有了更多功能

到了魏晋南北朝以后,熨斗传入民间,走入寻常百姓家,“药杵、澡盆、熨斗……皆民间之急用也。”——晋代《杜预集》

隋唐时期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富足,丝织业也非常发达,人们更讲究穿衣打扮,上至君主,下及黎民百姓,普遍使用熨斗熨衣服。


△ 三彩熨斗,唐代,乾陵博物馆藏
△唐代张萱《捣练图》(局部),其中就描画有仕女手持熨斗的场景

到了宋代,熨斗的斗变深,出现了空心短柄,可插入木把,防止烫手。另外,熨斗还被用来熨纸、护书。宋人还发明了熨斗与熏笼一体的器具,在熨平衣物褶皱的同时为衣物增香。


△陈洪绶《斜倚熏笼图轴》(局部),明代,上海博物馆藏

在宋元造型的基础上,明清时期的熨斗将靠近手柄的口沿更高地昂起,更好地防止火星外落,纹饰题材也逐渐丰富广泛。


△寿字夔纹铜熨斗,清代,田东县博物馆藏

民国以后,随着电熨斗的引进,中国传统的熨斗才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中国是“礼仪之邦”“衣冠之国”,衣冠正是礼仪的外在表现形式。熨斗不仅熨平衣服的褶皱,也蕴含了人们对精致生活的追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