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借条有用吗?法院认吗?
电子借条有用吗?法院认吗?
在数字化时代,电子签名作为一种便捷、高效的签约方式,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交易活动中。相比传统签约方式,电子签有效降低了合同的签约成本、缩短了签署时间,极大提升了签约效率。但是没了“白纸黑字”的借条,仅签订了“电子借条”,法院会认可吗?它的效力究竟如何?
案情回顾
蔡某因资金周转需要,通过微信向钟某借款共计18000元。2024年3月31日,蔡某与钟某通过微信小程序“腾讯电子签”平台签订了一张“个人借条”。双方在借条中明确了身份信息、借款金额和利率、还款时间等关键条款,并在电子签章处进行了签名。然而,借款到期后,蔡某一直未归还款项,钟某多次讨要未果,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蔡某归还本金和利息。
法院审理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对电子借条的合法性及有效性进行了详细审查。法院认为,电子借条作为一种现代借款方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关于符合条件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盖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规定。本案中,电子借条是通过微信小程序“腾讯电子签”平台签订的,此电子签需经过借贷双方当事人进行人脸识别、核验真实身份后才能完成。签署完成的电子借条依托区块链存证技术,确保不可篡改,并且可以通过电子印章公共服务平台对签章的算法及状态进行核验。该电子借条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能够真实反映双方的借款意愿。
最终,法院通过电子借条、转账记录等证据的综合认定,依法判决蔡某向钟某偿还借款本金18000元及利息。
法官说法
电子借条作为一种新兴的借款方式,以其高效、便捷、安全、环保和可追溯等优势,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纸质借条,成为现代借款的新趋势。本案中,电子借条的签订过程规范,内容真实合法,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
虽然电子借条本身具有法律效力,但在诉讼过程中,仅有电子借条可能不足以充分证明借贷关系的存在。因此,建议借贷双方在签订电子借条时,还应保存好相关的转账凭证、聊天记录等证据,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六十九条: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第十四条: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二十条:电子签名人向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申请电子签名认证证书,应当提供真实、完整和准确的信息。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收到电子签名认证证书申请后,应当对申请人的身份进行查验,并对有关材料进行审查。
第二十一条: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签发的电子签名认证证书应当准确无误,并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名称;
(二)证书持有人名称;
(三)证书序列号;
(四)证书有效期;
(五)证书持有人的电子签名验证数据;
(六)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的电子签名;
(七)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
第十六条:当事人作为证据提交的电子数据系通过区块链技术存储,并经技术核验一致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该电子数据上链后未经篡改,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