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玺秦印篆刻赏析,领略战国、先秦玺印之美!
古玺秦印篆刻赏析,领略战国、先秦玺印之美!
古玺秦印作为中国篆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本文将为您介绍两方具有代表性的古玺秦印——"日庚都萃车马"和"华成君印",通过对其材质、尺寸、制作工艺、文字释读、艺术特色的详细分析,展现战国、先秦玺印的艺术魅力。
“日庚都萃车马”管窥
“日庚都萃车马”是古玺的代表作之一,其为战国时期燕国烙马玺,朱文,7cm见方。玺钮柄中空,作方孔状。罗福颐在《近百年来古玺文字之认识和发展》中认为是用作装作木柄的,并断此玺为战国烙马玺。该玺六字,分列两行,亦有“(日庚)都萃车马”的释读方式,用印文字在现代古文字学中属于战国燕系文字体系。
日庚都萃车马 7.0cm×7.0cm
古玺主要流行于战国时期,故称之为“战国古玺”。有关古玺的起源与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随着近代大规模古玺的出土和现代文字学的成就,“三代有印”已有科学的研究。古玺的审美内涵和形式表现,严重打破了元明文人印以来推崇的“印宗秦汉”的传统,甚至古玺天真烂漫、自由灵动的艺术价值越来越受到当今印学、印人的重视,成为艺术家学习研究的主要对象和表现形式。“日庚都萃车马”巨玺便是古玺中的经典代表。
此玺气韵唯美之极,可谓“致广大而尽精微”之作,集浑朴古拙与轻灵流美于一身。字法停匀开张,收放自如,一字一态。“日”字之收,比其他字小数倍;“庚”字不对称中求稳;“车”字对称中左右虚实求变化。“日、庚”“车、马”两组字符取纵势,与“都”“萃”二字的横势形成鲜明的对比;“都”字左实纵势,右极虚横势;“马”字上部三横实向下取势,下部两横加左底边细向上取势呼应。字字皆有动态,稳中求不稳,灵活庄重。此玺的章法极为典型,为一大宗类型。全部文字似乎围绕“U”形空间进行分朱布白,中间大块空白块面呈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意境,同时几块大小空白呼应有情。整体文字相互穿插揖让,疏密错落有致,大虚大实,形成强烈对比。此玺的章法如同绘画的构图一样,与现代艺术的构成法也相通,气脉通畅而又次序安闲,呈现出苍劲古茂,气势雄阔而韵致内含的抽象画面。此外,此印线条挺劲峻拔,颇具金石篆籀气息,是印人渴求的刀与石所呈现的古朴自然之意。
古玺由方圆、俯仰、敛纵、动静等构成的强烈节奏,显示出奇肆纵逸而又耐人寻味的无穷魅力,成为中国古代篆刻史上第一座璀璨高峰。
赏析秦印“华成君印”
“华成君印”是秦代私印,质地为银,尺寸2.3cm×2.19cm×1.56cm,龟纽,整个印身与印面被红斑绿锈包裹,印面有几处人为清除锈斑的痕迹。此印制作的方法是凿刻法,是“刻刀”直接在印胚上刻制而成,在此印的起收处能觉察出凿刻的痕迹。此印在秦系印章中凿刻规范,尺寸之大,实属罕见。其印面文字的字势极为考究,每个字都相互呼应,有法象又不失细节。此印见于《盛世玺印录·续二》118页,洛泉轩所藏。印面文字清晰,能看出是高手所清理的铜印,在“封泥”上压出的线痕,立体且精神,印蜕的效果极佳。
华成君印(附封泥) 2.3cm×2.19cm×1.56cm
秦系印章最引人注目的是边框,如田字框、日字框等。而看似规矩的田字格框架其实孕育着更为丰富的变化,田字格框架上下左右三条长线包裹文字,不同于汉印的是又有六条长线需要处理。而此印的六条长线都有微妙的变化,通过印蜕能看出最上一条线左右高中间低,中间的线左高右低,最下面的线左低右高,再是最左边的边框线中间微凹,中间的线是与左边的线呼应,最右边的线分为两截(这是因为铜锈导致印蜕发生变化,原本是一条直通的线)。以上是边框线的变化,而我们在吸取秦印营养时更要注意边框外红线的变化,这非常重要,是影响整方印章精气神的关键。如此印四周边框外的红线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破,这种以点积线的残破是做印的不错手段,在印章做旧时要考虑的不只是在边框上做旧,更需要残破蔓延到文字和字内外空间中,这是铜锈自然生长的结果。此印边框没有一条是直线,是在轻微的摆动中表现出率真的姿态。在创作中大忌边框像木棍一样的平行直线,线条要有轻微的浮动,在刻制时,用刀尽量轻松一些,或者采用一刀半的刻制方法。
回到文字本身。“华成君印”的“华”字,在同向线上的变化非常精彩,“华”字有七条横线,每条线的幅度和空间变化都不一样,虽然“华”字本身的线条会有波动,但其灵动的线条在字外空间更加明显,计白当黑亦是如此。草字头轻微的变动竖线在横线的距离,就这一点小小的距离移动,使字的姿态生机勃勃。秦印文字容易死板的原因是方格中的文字各自为政,没有一个共同的取势方向,但此是秦印中的教科书案例,如“成”“华”“君”“印”字的竖线大约为同一个方向,给观看者的感受是有一股气自左上向右下流去极为统一。“君”与“印”的横向线,呈右高左低的姿态,二字横线的排叠角度一致,虽然中间有十字框为阻拦,但丝毫不影响二字的气息贯通。这样的四字每个字都有一些共通点相互呼应,气息联动形成一个整体。这也是秦印文字自由浪漫的原因,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每一条线上下左右的联动。
文字的字势代表了篆刻家对文字天赋的表现,印宗秦汉的观点已过百年,学秦印者众多,但不深入,究其原因还是对秦系文字把握较为生疏。当代秦印昌盛原因有二,一为大量的秦系古印出土,被收藏家们汇集成册,精美的印刷能看清印面和印蜕的细节;二是学者们根据新资料编撰了许多秦系文字字典,如河南鉴印山房许雄志的《秦印文字汇编》等,为学习秦印的学者提供了宝贵资料。秦印是当代最有发展潜力的印风,还处于发育期的秦印风格是众多初学印人可参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