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以赛促教工学交替,为企业培养实用技能人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以赛促教工学交替,为企业培养实用技能人才

引用
1
来源
1.
https://guangzhoubaiyun.gz-cmc.com/pages/2025/02/07/c11811c3a0ba4b678f137e8b05354f9d.html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被广东省政府记大功。该校通过"以赛促教"和"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实用技能人才。

日前,广东省政府对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和为参赛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进行了通报表扬和记功奖励。其中,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凭借出色表现,被记大功。

据了解,该校选手以精湛技能和拼搏精神,在第47届世赛中为国贡献三金一银。其中,自主移动机器人项目实现了我国在该项目上的“三连冠”,也是该校选手在该项目获得的第二枚金牌;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首次参赛即斩获金牌,书写我国在该领域的崭新篇章。此外,该校优秀毕业生参加的工业4.0项目,以所有竞赛项目最高分荣膺“阿尔伯特·维达”大奖。

作为全国最早参与世赛的技师院校之一,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多年来形成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办学理念,通过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倒逼教学内容更新迭代,多元培养技能人才,赋能产业发展。

向“赛”看齐:世赛冠军这样炼成

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是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新增赛项,项目涵盖多个领域的知识、技能,耗时长,且没有任何先例可循,对选手的技能水平、心理承受力和体能要求都是极大的考验。

该项目金牌获得者之一的刘富强,曾参加过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自主移动机器人、工业控制、智能制造等项目的集训队,最后被选定在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进行培养。从参加集训到走上世赛巅峰,刘富强前前后后参加了市赛、省赛、国赛、行业赛、选拔赛等大小考20余次。正是这一次次的磨砺,使刘富强面对全新挑战时能脱颖而出。

“学院于2008年成立竞赛管理部门,统筹竞赛人才培养,2011年开始组织学生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提到技能大赛选手的培养路径,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智能制造产业系主任周海蔚坦言,该校从学生入学起,便结合其自身兴趣,分阶段、分梯队有针对性地培养竞赛人才,形成了浓厚的竞赛培养氛围。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结合每位学生的优势,培养技能人才。

“竞赛科目向所有学生敞开大门。学生对任何竞赛项目感兴趣的均可报名,学院从基础知识、心理素质等方面综合考量后,会进行初次筛选。对选中的学生,我们将进行针对性训练,根据训练成果进行再次筛选。通过两次筛选的学生,基本可以进入我们的竞赛梯队进行系统培养。”周海蔚称。

周海蔚介绍,从第三梯队到第一梯队,是逐步增强学习强度和深度、日渐专注比赛科目训练的过程,在这期间,该校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只要是技能比赛,我们就让他们去尝试。只有在各类竞赛中多见多试,才能锻炼他们临场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这样在大赛时才不慌。”

刘富强的搭档吴龙辉便经历了这样的培养过程。经过梯队的锤炼后,吴龙辉仅用了五个月,就掌握了普通班学生要花两到三年时间才能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

22岁的蒋家俊是第47届世赛自主移动机器人项目的金牌获得者。谈及获奖,他对母校充满感恩:“最开始来这里,是因为觉得校园环境很好,真正进来读书后,发现老师水平也很高。”

从早到晚、日复一日地训练,对于蒋家俊这样的种子选手来说是日常,他们常常为了解决一个难题熬夜到凌晨,而教练也陪着他们熬到凌晨。蒋家俊认为,拿到金牌,离不开兴趣、自律和心态,而这些品质的养成,除了自身原因外,与学校的重视程度、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息息相关。

从理论到实战,从心理到体能,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结合每位学生的优势,为他们量身打造训练计划。为了提升竞赛培养效果,该校还让有着十几年教学沉淀的往届世赛获奖选手担任教练。

以产促教:瞄准市场风向标培养人才

采访期间,记者在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的产教中心车间看到,学生们正在紧锣密鼓地赶制一批东莞市沃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客户订单。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的学生们正在赶制一批客户订单。

原来,自2016年起,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引入工学交替办学模式,将校企融合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方式之一。校企双方合作成立了双导师制的产教中心,由学校提供场地、设备、教师,由企业提供技术人员(师傅)、项目、技术支持,培养范围涵盖学校大部分学科学生。近年来,该产教中心已成为该校人才培养的摇篮,除了世赛、国赛的获奖选手,高质量就业的学生也均出自这里。

“公司扩大规模亟需技能人才,通过产教中心培养出来的学生,相比其他学生,工作起来更得心应手。他们不仅具备公司所需的扎实技能基础,还相对熟悉公司运作方式,签约后基本不需要师傅再带,极大提高了企业用人效率。”东莞市沃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把生产模式缩小化于一个车间的模式,改变了学校停留在理论层面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更有目标地学习。

2021年10月,首个华为技师学院订单班在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开班,参训学生通过华为的笔试、面试和心理测试后,先在该校产教中心进行适应性培养,再进入华为公司实习、工作。据了解,该订单班至今已为华为定向培养234人。而为了深入培养企业人才,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还与华为合作,由该校配合开发适合企业实际的知识技能课程,贯穿相关学科教学。据了解,这一培养模式每年可培养1800人左右,学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

“我们是拿企业的真实订单来给学生做,因为都是订单项目,不是流水线工作,所以学生更能全方位掌握相关技能。”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产教中心负责人表示,该中心的教学目的是把真实生产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让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管理、职业素养更匹配,通过市场前沿需求倒逼教学内容完善。

除了产教中心外,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还探索打造了共建职教集团、培训基地、工匠学院等9大产教融合模式,希望借此精准捕捉产业脉动,灵活调整课程体系,多元培养技能人才,真正赋能产业发展,实现“为产业发展需求服务,为工业化发展进程服务”的办学初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